1、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是( )
A.辽沈战役的胜利
B.淮海战役的胜利
C.平津战役的胜利
D.沙家店战役的胜利
2、下面是王老师编写的记忆中国近代某不平等条约的歌诀:“条约有四项,割赔和开商;口岸有五处,广厦福宁上。”该条约的签订
A.使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使中国在正当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使西方列强的侵略魔爪伸向中国西南 D.标志着清政府赢得了鸦片战争的胜利
3、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对此变化,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 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加速发展
B. 《马关条约》让列强开始获得贸易和投资特权
C. 甲午战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 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为主
4、下图所示学习卡片反映的是我国首先提出并践行的
A.全球治理观
B.全方位外交
C.睦邻友好政策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如图是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维新志士。就义时他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他是( )
A.康有为
B.梁启超
C.康广仁
D.谭嗣同
6、成为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良好开端的标志是
A.一届人大召开
B.中共八大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7、“恒源样”创始人沈莱舟曾对子女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了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反映的是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
D.经营承包责任制
8、“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最后关头已来到,牺牲到底不屈挠……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在这里发生了( )
A.四一二政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九一八事变
9、对历史史实进行比较是提高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南京条约》与《马关条约》相比,内容都涉及( )
①割地②赔款③开埠通商④协定关税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1922年初到1923年,中国形成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与此相关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五四运动的爆发
B. 辛亥革命的成功
C. 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
D.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领导
11、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中华民族圆了一个又一个梦:独立梦、回归梦、入世梦、奥运梦、飞天梦、世博梦……你认为这些梦想成真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实现了民族独立
B.坚持正确的外交政策
C.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12、一位老人生于1850年,死于1902年,他这一生里中国发生了哪些事情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⑤林则徐虎门禁烟 ⑥义和团运动
A. ①③④⑥ B. ②④⑤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⑥
13、毛泽东的亲笔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毛泽东的题词主要是针对我国的
A.乡村生活
B.体育事业
C.科学文化
D.军工事业
14、1937年9月26日,八路军陈赓旅长在日记中写道“这是红军(指八路军)参战的第一次胜利,也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其政治意义十分重要。这场胜利指(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15、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取得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 ( )
A.五四运动的胜利
B.北伐战争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解放战争的胜利
16、2012年,习近平提出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实现国家统一
C.实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D.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7、1955年召开的,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二十个集团领导人峰会
D.APEC上海峰会
18、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要会议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二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9、下表反映了中国近代工厂的变化,促使其变化的原因是
| 工厂数 | 资本(千元) | 工人数 |
1913年前中国近代工厂 | 698 | 330824 | 270717 |
1921年前中国近代工厂 | 1871 | 500620 | 557662 |
A.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B.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C.列强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张
20、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批准海南岛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21、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国家根本大法的全称是什么?________
22、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用他们的满腔热血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指出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__________。
2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____吹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带来了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有了很大提高。
24、从1961年起实行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
25、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某解放军战士说:“一个人的作用,对于革命事业来说,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他是(___)
26、1957年,______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78年,安徽风阳______农民实行了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27、20世纪60年代中期,______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28、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战役名称。
(1)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 。
(2)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
(3)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大规模战役是 。
29、派林则徐前往广东禁烟的皇帝是______。洋务派在中央以______为代表。
30、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1、列举洋务运动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各举三例)。
32、写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地点、内容、历史意义以及形成的核心领导人。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心领导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你能说说五四运动的性质吗?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使许多少数民族自愿要求内附。少数民族首 领把能与唐室通婚视为荣耀,影响最为深远的当推“唐蕃和亲”。太宗还宽厚平等对待败降的少数民族,使其得到妥善的安置。随着千百年来不断的民族大交融,贞观时期出现了“和同为一家”的民族交融新局面。
——摘编自许敏《民族和谐的典范——论贞观时期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 我国民族自治地方生产总值统计表
——据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数据绘制
材料三 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并派出大批人员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70年来,各民族地区开展多形式的基层民主管理;兴建了大量学校、卫生机构及各种城镇基础设施;创作了大批优秀少数民族电影,并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
——摘编自李晓《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民族事业的成就与经验》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贞观时期民族和谐的原因。(至少写出两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情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民族政策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