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元史·地理志》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元朝政府这样做的初衷是( )
A.便利赋税征收
B.改善民族关系
C.重文轻武
D.削弱相权
2、某学校举办历史知识竞赛活动,下列英雄人物中哪些是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出
①黄继光
②邱少云
③董存瑞
④邓世昌。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听到这首歌曲能联想到的历史事件是( )
A.北伐战争
B.红军长征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
4、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都是外国资本主义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③都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是英国这一个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中国“三军败绩”,在马关“割地求和”,颐和园内却“万寿无疆,普天同庆”。将这两个场景联系在一起,你认为“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的腐朽没落
B.清政府不抵抗政策
C.中国民众还没有觉醒
D.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实力强大
6、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7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的情形有( )
①人们乘坐火车出行 ②报纸上刊登北伐战争的消息
③有人阅读《新青年》 ④青年学生踊跃报名参加黄埔军校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新中国的奠基石",这主要是因为井冈山
A.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B.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
C.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D.是北伐战争的主战场
8、据统计,解放前官僚资本占全国工矿、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还垄断全国金融。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着手恢复国民经济,对官僚资本采取的措施是
A. 限制官僚资本
B. 打击投机倒把
C. 没收官僚资本
D. 合理调整现有工商业
9、徐中约《中国近代史》:“在英国人看来,这场战争是一场报复性的战争,是一个捍卫他们的通商权利、维护其国家荣誉,纠正在华英国官员和臣民所受不公正待遇,以及确保未来中国开放的必要行动。在中国人看来,这场战争主要是一场对鸦片的清剿。”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肯定英国人发动战争的正义性 B. 中国禁烟运动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C. 国家立场影响战争的性质 D. 都抹杀了鸦片战争发生的实质
10、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中共一大
D.五四运动
11、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
A. 是否有外国支持
B. 武器是否先进
C. 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主要作用
D. 是否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12、“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以下史实中,说明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事件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西藏和平解放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北平和平解放
13、 1927年,毛泽东率军向湘赣边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地点在( )
A.井冈山
B.三湾
C.瑞金
D.延安
14、在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发行于上海的是( )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直报》 D. 《民报》
15、下列对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B. 消灭了地主阶级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度
16、罗家伦在《凯默》中道:“祝捷的炮像需声响,满街的爆价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诗人描绘的狂喜情形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
①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洗刷了民族耻辱
③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④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B.照搬斯大林模式的道路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8、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时事报道“甲午中日战争”的活动中有如下表述,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战争爆发于1894年,最终签订了《北京条约》
B.黄海海战中牺牲的邓世昌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威海卫战役中,南洋舰队全军覆没
D.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1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言,比如当前游行“正能量”、“微信”、“5G”、“……style”等。我们通过流行语言的变化能够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言符合文革时期的有( )
建国初期 |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
探索时期 |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
文革时期 |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经济特区”“大包干”“下海” |
①“红卫兵” ②“走资派” ③“公私合营” ④“上山下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是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侵略斗争的光辉一页。下列属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战役是( )
A.天京保卫战
B.威海卫战役
C.廊坊阻击战
D.黄花岗起义
2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________制度;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__________制度。
22、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实现_______________:《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_________________。
23、____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1981年,____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24、______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______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5、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先后提出了____和_____的口号。
26、内容:___________;
27、19世纪6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为自强求富开展的自救运动是________。黄海海战中,________驾“致远”撞向“吉野”,与同舰官兵壮烈殉国。
28、“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9、20世纪50年代,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实行了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这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中国加入________组织(中文全称),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30、______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____________年,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31、中国的近代化既是学习西方的过程,也是探索救国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哪次运动标志近代化的开端,它主要在哪个方面学习西方?
(2)谁领导的什么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制度的尝试
(3)陈独秀等人掀起什么运动解放人们的思想,它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32、近代的中国历史是一个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西方殖民者贪婪无耻而清政府又腐败无能,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在中国人民心里留下了一道又一道无法抹去的伤痕。让我们通过不平等条约来了解这段历史。
问题一:领土丧失
(1)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清政府被迫割让了什么地方?
(2)中国近代史上通过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3)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哪些地方?
问题二:巨额赔款
(4)中国近代赔款最多的是哪个不平等条约?赔款多少?
问题三:主权进一步丧失
(5)“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出自哪一个不平等条约?
(6)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哪次侵略战争之后?
问题四:社会性质变化
(7)鸦片战争后,中国性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请说出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
问题五:认识提升
(8)结合上述条约的学习,请简单谈谈你的感想。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
(2)大庆石油工人“铁人”——
(3)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国领导人——
(4)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
34、19世纪中期以来,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复兴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二:1898年初,康有为向光堵皇帝速议:“大抵欧美以三百年而造成治体,日本效欧美,以三十年而摹成治体。若以中国之广土众民,近采(采纳)日本……十年而图霸定矣”,6月,光绪帝颁布诏书,戊戌变法遂起。但维新变法仅历时103天就失败了。
材料三: 一百多年前,辛亥革命爆发,武昌首先爆发起义,汉口、汉阳的新军随之响应,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随后,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资产阶共和国的旗帜第一次飘扬在中国上空。几乎每年10月10日,湖北省都要举行系列活动来纪念这一伟大的革命。
(1)材料一中李鸿章所从事的事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标志性的地位?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2)根据材料二回答康有为为何主张“近采日本”?维新变法失败后,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以唤醒国人的“壮士”是谁?
(3)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什么?联系材料三,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纪念辛亥革命。
(4)从推动历史发展的进程看,上述三则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历史作用上有什么相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