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指山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2021年是鲁迅诞辰140周年,人们用各种方式重读鲁迅。在电视剧《觉醒年代》热播、表情包火出圈、文创产品热卖之外,关于鲁迅的出版物也在持续升温。他在新文化运动中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发表的第一部白话小说是(     

A.《狂人日记》

B.《敬告青年》

C.《文学改良刍议》

D.《文学革命论》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重要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三湾改编

D.八七会议

3、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4、下列关于两次鸦片战争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两次战争都是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  ②两次战争的侵略者都有英国、俄国

③两次战争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④两次战争都使中国丧失了领土和主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是女革命家秋瑾的豪迈诗篇。她在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武装起义是

A.黄花岗起义 B.浙皖起义 C.萍浏醴起义 D.镇南关起义

6、著名企业家联想集团董事长柳传志曾经回忆说:“过去报纸一登全是革命,全是斗争。(1979年)我第一次看到《人民日报》竟然登载如何养猪的报道,(感觉)气候真是要变了!”柳传志所感受到的“变”是指(     

A.土地由地主私有变成农民私有

B.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C.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D.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7、中国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指导思想和重要执政理念。以下不属于中国梦本质内涵的是

A.国家富强

B.民族振兴

C.世界大同

D.人民幸福

8、以下报刊中,不属于宣传维新变法思想的是

A. 《时务报》   B. 《国闻报》   C. 《知新报》   D. 《民报》

9、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1921年,中国迎来的“曙光”是指(     

A.虎门销烟

B.公车上书

C.辛亥革命

D.中国共产党成立

10、如果你生活在古代印度,下列情况中,最有可能碰到的是

A.10个主席团轮流处理城邦事务

B.商人的女儿与官吏禁止通婚

C.农民可以担任祭祀的职责

D.柏拉图在和学生们探讨哲学问题

11、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7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A.九一八事变

B.卢沟桥事变

C.一·二八事变

D.台儿庄战役

12、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下列选项搭配正确的是(     

A.古代埃及—《汉漠拉比法典》

B.古代印度—种姓制度

C.古巴比伦王国—象形文字

D.古代希腊—金字塔

13、到1887年,黄遵宪用了12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的袁昶痛心的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儿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这番话最早哪一年说的(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0年

14、由于李德、博古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以上材料反映了红军长征的(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路线

15、义和团失败后,侵略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之生气”,这是因为义和团

A.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B.提出了“扶清灭洋”的口号

C.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 D.阻止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

16、在戊戌变法的法令中,最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容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开办新式学堂,翻译西方书籍,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训练新式军队

 

17、下列关于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目的是要实现私有到公有的转变

B.是和农业、手工业同时开始改造的

C.实行赎买政策

D.改造完成后,资本家不再拥有该企业

18、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实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利益之争

B. 光绪皇帝与慈禧太后的权力之争

C.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斗争

D. 西学与儒学的正面交锋

 

19、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当时提出的口号是(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自强、求富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20、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安庆起义   B. 黄花岗起义   C. 萍浏醴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决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这项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后提出的八字方针的内容是调整、_____、充实、提高。

23、____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____年9月,清政府被迫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奥、比、荷、西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24、孙中山在同盟会的机关报_______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述为_______三大主义,合称“_______”。它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_______

25、______年,中国进一步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1985年,中国又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______

26、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把毛泽东思想写入党章、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8、1911年4月,黄兴在广州领导的_____________起义虽然失败了,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_____________,阐明了抗日战争的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29、辛亥革命爆发于________年;五四运动爆发于________年。

30、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成为全国人民学习楷模的解放军好战士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联系方面的活动,外交的基础是国家综合实力。请结合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1)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我国1950年进行的保家卫国战争的司令员是谁?

(2)依据所学写出材料中1955年“团结反帝”会议上我国提出什么外交方针。

(3)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1971年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胜利”的史实。

(4)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中的1972年“破冰之旅”的含义是什么。“破冰之旅”的标志是什么?

(5)写出材料中1997年“洗血国耻”的史实一例。

(6)结合所学归纳我国外交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中国近代历史留给我们的沉重感受就是屈辱,我们要以史为鉴,不忘国耻。

(1)《南京条约》中,中国哪一领土被割让?该条约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什么影响?

(2)通过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同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1899年,美国提出的什么侵华政策加剧了中国的国耻?

(3)如图片诉的罪行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罪魁祸首是谁?

(4)旅顺大屠杀(见如图)的制造者是谁?这一屠杀发生在哪一战争期间?

(5)赔款最多的是哪一条约?是在哪一年签订的?

(6)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遭受屈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

材料二: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三: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

材料四: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第七次会议通过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悼念被日本杀戮的死难同盟。

——摘编自新华网

(1)甲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材料二中当时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变?蒋介石对这一事变持什么态度?

(3)材料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重大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