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A.《松花江上》

B.《国际歌》

C.《义勇军进行曲》

D.《我的祖国》

2、华盛顿担任了美国两届总统后,坚持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退休后回到自己的庄园。这一民主选举制度源于

A.《独立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人权宣言》

D.《1787年宪法》

3、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

A.刘胡兰

B.董存瑞

C.黄继光

D.邱少云

4、下列会议中,实现了工作中心转移的是(  

A.中共八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三大

5、2020年美国进行了总统选举,拜登当选为总统。他于2021年1月20日宣誓就任美国总统,根据宪法,美国总统拥有(     

A.立法权

B.行政权

C.司法权

D.监督权

6、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就发明了记事的符号,意为"神圣的雕刻"。这种“神圣的雕刻”指(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字

D.腓尼基字母

7、下面两张纪念邮票分别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两次调整,下列对这两次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评述正确的是

①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②都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③农业合作化运动消灭了地主阶级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8、我国将每年的12月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一二九运动

B.八一三事变

C.南京大屠杀

D.华北危急

9、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 ④推广白话文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①③②

10、下边的照片摄于1945年的重庆,是毛泽东和蒋介石两人唯一的合影。当时毛泽东亲赴重庆是为了(     

A.参加政治协商会议

B.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C.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 )

A.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宣传马克思主义

C.打败日本帝国主义 D.发展社会生产力

12、歌曲是时代的反映。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被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自强求富

B.抗日救亡

C.民主科学

D.维新变法

13、“中国的首都几次被西方的武装力量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下列战争中“中国的首都”曾被“占领”的是(     

A.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三民主义的提出者是

A.孙中山   B.蒋介石

C.毛泽东   D.邓小平

 

15、“工人阶级是我国工业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思想觉悟和文化科技水平,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人员在建设中也大显身手……农民也关心工业建设……”材料表明“一五计划”的完成(     

A.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

B.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

C.得到了苏联的大力帮助

D.改变了落后的经济结构

16、近代以来,腐败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程度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7、19世纪末的日本人都以穿西装、打领带作为时尚,这与明治维新哪项改革措施有关

A. 废藩置县   B. 殖产兴业   C. 文明开化   D. 允许土地买卖

18、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成立了(   )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同盟会

19、如图所示战争产生的影响是( )

A.福州成为通商口岸

B.中国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C.列强在华开设工厂迅速增加

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20、“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一时成了我的楷模。”毛泽东提到的这本吹响新文化运动号角的杂志是

A.《申报》

B.《国闻报》

C.《民报》

D.《新青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全国抗战开始的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___________”,也叫“___________”。中国驻军奋起还击,影响(标志):___________。牺牲的爱国将领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把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

23、阿拉伯民间故事集 生动描绘了阿拉伯帝国丰富的社会生活。

 

24、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号召人民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1917年,胡适发表《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5、图片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下图片折射出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请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人物领导了一场什么运动?他主张学习日本在中国建立何种政治制度?

(2)图2人物人物建立的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该政党的政治纲领又是什么?

(3)图3杂志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是什么?

26、五四运动的时间:②_____年5月4日。

27、县委书记的好榜样是______

28、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________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9、1951年,_____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 1957年,______(地名)长江大桥建成,“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30、下面的北伐战争形势图中①处是________的势力范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中②处是________

北伐战争形势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国两制”具体内涵。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办理?手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反对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为学习西方练兵方法而掀起的一场什么运动? 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陈独秀高举这两面大旗发起什么运动?

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曲折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第一阶段:19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已经轰轰烈烈,英、美、法等国纷纷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而中国此时才在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刺激中,产生民族资本主义。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甲午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投资办厂,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也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些人走上“实业救国”的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第三阶段: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西方列强忙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出现了“短暂春天”。

(4)第四阶段: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不少民族工业被迫迁入内地,在沦陷区或被日本“委托经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到沉重打击。

(5)第五阶段:解放战争时期,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扩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遭受“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陷于绝境,纷纷倒闭。

有人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五个阶段都用一句诗来概括,请你将诗与各阶段相对应(填序号)。诗如下: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E、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1)(2)(3)(4)(5)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中国,中国人民一直苦苦探索,最终寻找到合适的革命道路。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

材料二   革命失败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认为革命失败的根源在于封建思想根深蒂固,于是掀起了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撰文说“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教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材料三   重大事件时间轴(局部)

(1)材料一中的1840年“在炮口的逼迫”指的是哪一场战争?从此,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革命失败的根源。材料中的“两位先生”指哪两位?结合所学归纳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道路上呈现出一种怎样的规律?

(3)材料三时间轴中1921年发生的开天辟地的大事是什么?在1928年这一情景发生的地方,找到了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出路”,该“出路”是指什么?1935年在遵义这座小楼里召开的会议对中国革命之路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