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人物在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进程方面的相同之处是(     

A.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制度和文化

B.倡导并实践实业救国

C.积极推进中国近代社会进步

D.坚决革除封建专制制度

2、“一人称帝,天下骚然,……滇、黔独立,文意豁然。”这里的“滇、黔独立”是指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护国战争

3、下面是某同学针对戊戌变法的内容制作的表格,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A. B. C. D.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

A.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

B.中国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C.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活动

D.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活动

5、下列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的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

6、“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抗击八国联军的历史剧,需要选取的素材是(     

A.三元里抗英

B.浦口、三河大捷

C.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D.廊坊大捷

7、前世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私有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8、下面是一位同学分类梳理的近代历史人物,其中①处可填(     

一、孙中山 章炳麟 黄兴

二、杨靖宇 张自忠 左权

三、齐白石 ①        聂耳

A.曾国藩

B.梁启超

C.张部

D.徐悲鸿

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带领全国人民与时俱进,不断创造新的辉煌。我们从中获得的最深刻启示是,要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就必须(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坚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C.坚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D.坚持让一部分人通过劳动先富起来

10、近代日本征得清政府的同意后,在重庆开设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早可能发生在( )

A.鸦片战争前夕  B.戚继光抗倭前夕

C.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甲午中日战争后

11、太平天国定都后,采取重大军事行动,使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这里的军事行动是

A.永安建制

B.北伐

C.西征

D.天京事变

12、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是(  )

①人们的生活方式变革,观念进步

②城乡人民收入大幅度增长

③国家重视人民生活的改善

④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核心内容是(     

A.高度评价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转移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

C.确定了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D.拨乱反正

14、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建立中华民国,其建立的地点是

A.北京 B.天津 C.南京 D.广东

15、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将毛泽东思想确立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16、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是红头军。”这里的“红头军”指的是(

A. 红巾军   B. 太平军   C. 义和团   D. 洋枪队

 

17、1992年,深圳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热情高涨。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中国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开拓了新空间

18、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营是( )

A. 《新青年》   B. 北京大学   C. 《每周评论》   D. 清华大学

 

19、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时务报》的创办 B.《国闻报》的创办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公车上书 ”

20、鸦片战争以后,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棉纺织业出现“无纱可纺”“布市消减大半”的局面,机器生产出的价格便宜的洋纱洋布开始涌入中国,不少农家妇女不得不停止手工纺纱织布,原来自己织布解决各家穿着的人,也到市场上买洋布了。这表明鸦片战争使(     

A.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我国逐渐丧失领土主权

C.传统的手工业彻底消失

D.清政府和人民负担加重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35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1936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__胜利会师。

 

22、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___________(会议);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___________(会议)。

23、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4、百万雄师过大江指___________战役:1949.4人民解放军占领___________。影响、作用、意义:___________

25、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_的梦。

27、1951年,以_______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为了密切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一五”计划期间川藏公路、_____________、新藏公路相继通车。

2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局面;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地区)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在经济上出现了“ _______ ”和 ________的重大失误。

30、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即_______。在本届大会上形成了_______制度,这是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基础。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戊戌变法发生于哪一年?列举两例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举出一例因戊戌变法牺牲的英雄人物。

32、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近代史上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中割失的第一块领土是哪里?

(2)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额最大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

(4)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什么?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什么?

33、写出《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1)《南京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马关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辛丑条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日关系牵动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下面是某班学生组织的一次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

步骤一   识事件--追寻发展的轨迹

近代,走向衰落的中华民族经历了“自强求富梦”、“政改救国梦”、“民主共和梦”、“文化救国梦”等,但都没有圆梦。

(1)既是“文化救国梦”的代表人物,后来在中共一大中又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哪位?

步骤二   读图片--回顾屈辱的历史

(2)图1残历碑右面刻着“9月18日”的字样;图2是一套被誉为“千年晓月,永定一桥”的邮票,图2反映了哪个重大的历史事件?

步骤三   听歌曲--体会不屈的抗争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黄河大合唱》

(3)材料中的《黄河大合唱》唱出了军民共同抗敌的情景,作曲者是谁?请列举两个抗战中的著名战例。

步骤四   看新闻--关注中日关系现状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国家公安委员长古屋圭司20日上午参拜了靖国神社。这是继总务大臣新藤义孝于12日之后,一周之内安倍内阁中第二位参拜靖国神社的内阁大臣。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日本有一部分人如此热衷地参拜靖国神社说明了什么问题?针对日本的这些行为我们应如何应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