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些变化的是( )
A.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网民规模不断扩大
B.服饰不仅满足御寒等需要,更是展示风度、个性的方式
C.出行方式以自行车为主,已经发展成为“自行车王国”
D.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
2、下列不属于1950年美国侵犯我国主权的行动的是( )
A.出兵朝鲜
B.美国飞机轰炸扫射我国东北边境城市
C.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
D.美国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它有助于使文字的表达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并且明白易懂,能够为更多的平民所理解和接受”。新文化运动中与之对应的内容是( )
A.倡导推广白话文
B.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
C.提倡民主与科学
D.宣传民族民主革命
4、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
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5、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三民主义
C.《海国图志》
D.《资政新篇》
6、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 “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 )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成立
7、纵观近代中国历史,国共两党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有过合作的是 ( )
A. 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B. 黄埔军校、抗日战争
C. 黄埔军校、解放战争 D. 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8、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是历史学科常见的构成要素。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将英美等国商贩缴出的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
B.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C.1858年,英法联军北上,攻陷大沽口炮台,逼近天津
D.《天朝田亩制度》反映了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中国近代一位民族英雄的诗句,表现了以国家民族兴亡为己任的爱国情怀。他领导了虎门销烟,他是
A.林则徐
B.魏源
C.左宗棠
D.邓世昌
10、为巩固抗日根据地,争取抗战胜利,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
A.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B.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 C.开展人民游击战争 D.打土豪、分田地
11、“今天在此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培养他们的革命精神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是( )
A. 黄埔军校 B. 京师大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北京大学
12、观察“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人民生活”统计表,可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日益提高
B.城镇居民人均消费呈下降趋势
C.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中有降
D.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大幅度降低
13、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军队所获得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淞沪会战 C.平型关战役 D.台儿庄战役
14、1916年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了各种纷争与动乱之中。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当成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帝制复辟
B.军阀混战
C.日本侵华
D.东北易帜
15、1947年,毛泽东电令刘伯承、邓小平向白色统治区内跃进一千里,开展无后方作战。随即二人
A.开辟山东解放区 B.转入反扫荡作战 C.建立敌后根据地 D.率军挺进大别山
16、19世纪初的一位英国商人说:“只要中国每人买一顶棉制睡帽,就够曼彻斯特所有工厂生产几十年。”这句话揭示了
A.中国人不喜欢棉纺织品
B.交通不畅导致英国棉制睡帽很难运到中国
C.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D.鸦片战争产生的影响
17、下表内容根据近代某条约整理而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条目 | 内容 |
第二条 |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 |
第三条 |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
A.条约签订于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中国的主权和经济结构遭到破坏
C.说明清政府不再以天朝上国自居
D.列强的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18、“会战历时四个月,打破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这场会战是( )
A.淞沪会战
B.武汉会战
C.太原会战
D.徐州会战
19、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乱党,废除新政诏令。它标志了下列哪一运动的最终失败( )
A. 新文化运动 B. 戊戌变法运动 C. 五四运动 D. 洋务运动
20、宣告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的标志是
A. 淞沪会战
B. 徐州会战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21、《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________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2、兴起:由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23、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有_____;地方上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4、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实现(___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党和政府决定实行(________________),这项制度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25、请根据下列提示的内容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3)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
26、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________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不久,洪秀全称“天王”
27、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 )建立。2008年9月,( )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28、历史人物的活动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班级举办“感动中国”英雄模范人物事迹展览,搜集到以下英雄模范人物照片。结合所学,将下列英雄人物与其英雄事迹的解说词一一对应。(填在答题卡上。)
(1)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的毕生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
(2)鞠躬尽瘁领头人,一片冰心交百姓。沧桑拐点查风口,兰考治沙斗赤贫。石破天惊君去也,丰碑闪闪是精神。 |
(3)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 |
(4)他拥有热肠,他有一颗赤诚火热的心。在生活中,他甘为孺子牛,为人民服务是他的宗旨。在军队里,他发扬钉子精神,苦练杀敌本领是他的口号。 |
(5)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隔壁的风沙吹散了她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
A.焦裕禄 B.邓稼先 C.王进喜 D.袁隆平 E.雷锋
(1)____________ (2)__________(3)__________(4)__________(5)__________
29、在抗美援朝的一次战斗中,______用胸膛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为战友开辟了前进道路,自己英勇牺牲;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30、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1、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土地政策做了怎样的调整?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指出抗日战争结束的年份。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简述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34、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多次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战争的失败,使中国备受屈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曾说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之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旧制度解体的过程。
(1)“英国的大炮首先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指的是近代史上的哪一战争?材料一中的“旧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这一事件引起了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俄国不花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2)材料二是指俄国参与的哪次战争?列强发动本次侵华战争的目的何在?
材料三
(3)材料三中的《时局图》反映的是哪次侵华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困境?该次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
材料四: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做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4)材料四选自哪一条约的内容?该条约是在哪次侵华战争后签订的?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