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国有企业改革叙述错误的是
A.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向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方向发展
B.实现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经营责任制
C.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D.实行有计划、有安排的计划经济体制
2、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中,洋务派掀起了洋务运动。这场运动的口号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与求富
C.扶清灭洋
D.民主与科学
3、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在于
A.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
B.向西方开放学习
C.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D.借鉴苏联的经验
4、阅读下面“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中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
A.四个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开发——沿江——内地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上海浦东开发
C.开放沿江——内陆省会城市——经济特区一一由沿海到内地
D.经济特区一一沿海开放城市一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一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5、毛泽东指出,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是指: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C.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6、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洋务派筹建的三支海军不包括( )
A. 南洋舰队 B. 北洋舰队 C. 广东舰队 D. 福建舰队
7、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力合围哪一解放区?
A. 陕北解放区
B. 中原解放区
C. 山东解放区
D. 东北解放区
8、如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①点到②点的变化的主要原因是进行三大改造
B.从②到③国民经济下滑是因为“文革”的破坏
C.从③到④国民经济上升的原因是实行改革开放
D.1952年—1965年我国国民经济曲折发展
9、辛亥革命前,影响最大的起义是( )
A.黄花岗起义 B.萍乡、醴陵、浏阳起义
C.安庆起义 D.广西起义
10、1915年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B.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C.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D.梁启超《变法通议》
11、1937年4月5日,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12、1958年8月,中共中央北戴河会议作出的决议指出:“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出一条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上述“形式”的是
A. “农业合作社,社会新气象”
B.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吃喝不要钱,日子赛神仙”
D. “谁穷谁丢人,谁富谁光荣
13、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19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19年的是( )
A.解放思想、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C.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两个一百年”
14、以下是摘自某同学历史笔记的部分内容,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新闻报》《大公报》《解放日报》都是戊戌变法时期的著名报纸
B.中华书局成为根据地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C.徐悲鸿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
D.科举制在中国延续了2 000年
15、哪次战争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A.甲午中日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从1948年8月到1949年8月,在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安排下,香港民主人士秘密北上进入解放区的有20批,其中119人参加了新政协。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
A.团结民主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
B.恢复在港民主党派的组织工作
C.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D.把握时机积极寻求香港回归
17、1840年~1842年,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揭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这场导致中国走进屈辱历史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甲午战争
18、深受邪教影响,有些人生了病不去医院检查,不吃药,不打针,不相信科学,愚昧盲从。我们可以用下列哪次运动中所提倡的“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观点来说服他们
A. 新文化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
19、某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以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这规定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是( )
A.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增加劳动人民的负担
C.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20、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 没有统一的国家军队
B. 辛亥革命不彻底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21、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2、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_______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3、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_____。
24、图A中①处河流的名称是______;图B所示人物在图A中②处壮烈牺牲,②处的地名是______。
图A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一至第三次战役示意图 图B 黄继光
25、新文化运动提倡“______”和“______”,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他还形象地称它们为“德先生”和“赛先生”。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答案。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
(2)19世纪末,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______.
(3)黄海海战中,他率致远舰与日舰激战,最后全舰官兵烈国,他是:______________.
(4)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______________.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_______.
27、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________、陈毅与毛泽东在井冈山会师,两军会师后合编为______________,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28、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_____和天津的《国闻报》。《辛丑条约》签订后,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邹容的《革命军》、_____的《猛回头》和《警示钟》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
29、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______,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 原则;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__方针,促进会议的圆满成功。
30、在天津保卫战中,清军直隶提督_____壮烈殉国,天津失陷。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办理?手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反对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李鸿章办了一辈子的事是指为学习西方练兵方法而掀起的一场什么运动? 该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德先生”与“赛先生”分别是指什么?陈独秀高举这两面大旗发起什么运动?
32、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千年局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2)在“中国新生”这一篇章中,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里的成就指什么?
(3)“伟大转折”开始的标志是哪次会议?在该会议中提出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4)“世纪跨越”中,1992年后我国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开国大典的阅兵总指挥是_____。
(2)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务院总理是_____。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会议,它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树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他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
——《中共党史的80件大事》
材料二 我国某县1980—1982年粮食产量统计表。
年代 | 1980年 | 1981年 | 1982年 |
粮食产量 | 5.02亿公斤 | 5.70亿公斤 | 7.15亿公斤 |
材料三 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邓小平
(1)材料一中会议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有何重要意义?
(2)材料二粮食生产情况的变化直接得益于我国农村改革什么政策?其“伟大的历史作用”如何?
(3)材料三中深圳经济特区对我国经济建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随着我国农村和城市的巨大变化,20世纪末,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有了什么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