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9年—1965年)》一书中写道“作为一项经济改革方案,土地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约60%的农村人口。……土地改革对总的农业生产力的贡献究竟有多大,这个问题仍可以争论。总之,这个运动的主要成就就是政治上的。”此材料旨在强调土地改革( )
A.实现了土地资源公有化
B.使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C.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D.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2、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是开创新时期强军兴军新局面的重要保障。中国共产党最早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的会议是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3、中国共产党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革命实践中,得到的最宝贵的经验是( )
A. 必须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B. 必须把工作重点从城市转入农村
C. 必须建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 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4、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因为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
C.给予了人民充分的民主与自由权利
D.结束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5、他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指的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周恩来
D.邓小平
6、航空母舰代表了一国的国防综合实力,2012年9月,我国交接入列的第一艘航母是
A.山东舰
B.吉林舰
C.辽宁舰
D.青岛舰
7、为了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发动了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护法运动 D.北伐战争
8、新中国成立前,武汉市喻桥乡贫农陈友汉家里的土地很少,没有耕牛、农具,每年只收350千克谷,一年之中吃野菜、麦皮、杂粮达8个月之久,全家一年只吃2千克油、3.5千克盐。1951年后,他家有田地15亩多,农具齐全,全年有米吃。他家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A.大生产运动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9、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实际上是我们今天的
A. 北京
B. 南京
C. 东京
D. 上海
10、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时间(年) | 创办人 | 企业 | 类型 |
1861 | 曾国藩 | 安庆内军械所 | 军事工业 |
1865 | 李鸿章 | 江南制造总局 | 军事工业 |
1872 | 李鸿章 | 轮船招商局 | 民用工业 |
1890 | 张之洞 | 汉阳铁厂 | 民用工业 |
1890 | 张之洞 | 湖北织布官局 | 民用工业 |
A.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抵制了外国资本的入侵
C.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
11、歌曲中蕴含着历史,“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反映了哪个历史事件( )
A.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 转战陕北,斗智斗勇
C. 决战平津,瓮中捉鳖 D. 渡江战役,一往无前
12、19世纪60年代-90年代的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
A. 主张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B. 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C.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
D.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京师大学堂
13、将下图所反映的理论介绍到中国的是
A. 严复 B. 胡适 C. 李大钊 D. 梁启超
14、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反映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主题的变化。以下为1978-2023年中国各大报刊出现的高频率词汇,其中最有可能属于2012—2023年的是( )
A.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和谐社会、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
D.中国梦、“一带一路”、“两个一百年”
15、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一的马首像“回家”,这是第一件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目前仍有五尊生肖铜像流落在外。160多年前兽首遗失与哪次战争有关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丧失了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
B.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
D.加强了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
17、“武昌已为革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这段材料反映的重要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洋务运动
1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甲午战争
B.强学会成立
C.“公车上书”
D.总理衙门成立
19、下图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它们分别是铜牛头、铜猴头、铜虎头。这些原来是清朝时圆明园海晏堂中的瑰宝,它们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者掠走的(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0、2017年1月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了2017年1号文件要求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全面排查,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图片中能为“十四年抗战”提供重要历史依据的是
A. B.
C. D.
21、同仇敌忾,全民抗战。
(1)1935年,面对华北危机,北平青年学生掀起“_________”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
(2)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赵登禹、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
(4)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2、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在上海结成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3)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3、1938年3月至4月,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是________,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
2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平解决。
25、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目的地的名称;
(2)在答题卷相应的答题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26、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
(1)1853年3月,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把南京改名为“____”,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1912年元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____________成立.
(3)1927年4月18日,____在南京建立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
27、经济、科技、国院建设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l)____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1966年,中国组建____部队,主要担负核反击任务,大大增强了国防力量。
(3)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8、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农民战争是_______;义和团运动的口号_______。
29、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____》和中法《黄埔条约》,扩大了在中国的侵略权益;《马关条约》割_____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0、中国人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______;二是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______
31、请你说出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并请列举出这场战争的主要战役。
32、近代中国,一些知识分子创办刊物,著书立说,宣传进步思想。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洪仁玕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著作是什么?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创办报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哪两个?
(3)请列举近代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两例。
33、在学习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这一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确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
(1)请写出“工业起步”(即“一五”计划)取得的主要成就。
(2)“宪法保障”,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什么时候制定的?它确定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制度确立”与“三大改造”有关,“三大改造”分别指什么?
(4)“出现失误”指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5)对比以上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洋务派代表人物李鸿章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曾国藩说:“欲求自强之道…以学作炸炮、学造轮舟为下手功夫。”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材料三 维新运动绝不能算作是完全的失败。从一开始,它的下面便是一阵思想的巨浪。当1895年以后的政治活动展开时,它所唤起的感情和注意力反过来又加深和扩大了这阵巨浪。结果,尽管维新运动没有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1)材料一表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上有何侧重点?有什么具体表现?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
(3)根据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4)结合材料一、二、三,你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近代中国人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有什么发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