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对口支援西藏那曲地区规划建设项目共65个,总投资约12.4亿元,全部用于改善民生。援建西藏有利于( )
A.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B.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
C.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贯彻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
2、下表内容是小宇为研究某一主题选的几个历史人物。下列人物符合他研究主题的是( )
朝代 | 人物 |
明朝 | 戚继光 |
明末清初 | 郑成功 |
…… | …… |
A.唐朝 李世民
B.北宋 毕昇
C.清朝 曹雪芹
D.清末 林则徐
3、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新闻:“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新闻叙述的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4、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指的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我国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
5、13世纪,西欧的城市取得自由和自治权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 )
A.地契
B.“委任状”
C.管理权
D.“特许状”
6、新文化运动中,以陈独秀和李大钊为代表的激进民主主义者高举的两面大旗是
A. 民主与科学
B. 自由与平等
C. 民主与自由
D. 科学与革命
7、农历干支纪年每60年为一个周期。按照农历的干支纪年,2018年是戊戌年。历史上发生在戊戌年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A.洋务派建立海军衙门 B.义和团攻打紫竹林
C.兴中会成立 D.百日维新
8、孙中山常说:“我们过去的革命所以失败……原因是只有革命党的奋斗,没有革命军的奋斗。”为解决这一问题,他
A.领导了北伐战争
B.建立了黄埔军校
C.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了合作关系
D.成立了南京国民政府
9、1950年10月,为了消除外部威胁、保家卫国,新中国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A.抗美援朝战争
B.镇压反革命运动
C.土地改革运动
D.“三反”“五反”运动
10、《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头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做鬼肥!”诗中的强盗是指( )
A.英军 B.八国联军
C.法军 D.英法联军
11、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政治上实现民主化。近代中国在这两大领域开启性的事件是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C. 实业救国、辛亥革命
D.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12、下图是1958年8月13 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新闻。它反映了当时
A.粮食产量喜获丰收
B.农业合作化的成效显著
C.农业掀起“大跃进”
D.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完成
13、在1917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蔡元培 C.胡适 D.鲁迅
14、下列文件属于太平天国的有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海国图志》 ③《资政新篇》 ④《权利法案》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15、1953年,鞍山钢铁公司基本建设的三大工程:一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鞍山大型轧钢厂和七号炼铁炉系统工程相继投入生产。20世纪60年代,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建设起来。以上成就都属于我国( )
A.工业建设的成就
B.三大改造的成果
C.“大跃进”的成果
D.农村改革的成就
16、某学者认为:“五四爱国运动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是中国现代外交的起点。”其依据是( )
A. 它弘扬了爱国精神,改变了中国的弱国地位
B. 它促进了民族觉醒,推动了思想解放
C. 它昭示了反帝决心,拒绝了列强的无理要求
D. 它显示了人民力量,重组了革命阵营
17、长征途中,体现毛泽东灵活军事思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是( )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强渡大渡河
D.飞夺泸定桥
18、据统计,1953年沈阳市个体手工业的产值在本市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5.9%。为提高这一比重,沈阳市政府及时引导个体手工业者
A.开展合作化运动 B.退出生产合作社
C.采用大机器生产 D.加入股份制公司
19、据统计,安徽凤阳小岗村在1979年粮食产量一路增至13.3万斤,相当于前十年总和;人均收入也由上年的22元跃升到400元。这主要得益于(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
C.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D.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21、在下图中填:
A.苏州
B.重庆
回答:图中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与以往条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2、一位著名民族英雄领导人民取得了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这位民族英雄是_________________。
23、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____爆炸成功。
24、“南美解放者”------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________。
(2)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________。
(3)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
(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
26、1860年10月,____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之后放火烧毁。
27、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_________、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
(2)_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3)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是 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4)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清政府于1884年在新疆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提示完成填空或列举.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 ________________战役。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________________。
(4)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 ________________。
(5)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________________。
(6)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是 ________________。
29、洋务运动在中央的代表是( )
30、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
31、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其实就是向西方学习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开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提出的口号是什么?
(2)开启民主政治的事件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3)近代化探索的领导者分别是那些政治派别?
(4)请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
32、中国在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写出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2)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起步。
观察有关洋务运动的三幅图片(上图),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3)新文化运动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宣扬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中国近代化在政治上的体现是什么?
(4)依据当时的中国国情,你认为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3、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史实。
(1)为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3)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为《________________》。
34、在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同时期,出现了很多重要的会议,这些会议的召开,深刻影响着中国历史的进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船(见下图),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求民族独立、谋人民解放的历史使命,勇立社会历史发展的潮头,在南湖红船上宣告成立,从此使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摘编自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材料二 国民党不仅在思想上、政治上得到中国共产党的帮助,而且在组织上也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在各省普遍建立了党部,发展了组织。对于共产党来说,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和随之而来的大革命高潮,也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所以这一切,并不是以削弱国民党为代价取得的,而是在国民革命运动中两党得到了共同发展。
——摘编自沙健孙《中国共产党通史》
材料三 这次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共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也正是由于这一转变,我们党才能够胜利地结束长征。
——摘编自《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材料四 目前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有两个前途,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要使中国回到不独立、不自由、不民主、不统一、不富强的老状态里。这是个黑暗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个光明的前途。我们要努力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
——摘自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1)材料一中的“红船”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哪一重要会议有关?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人在这次会议上确立的革命初心,并简要说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
(2)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根据材料二,概括这次国共合作对两党产生的共同影响。由此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3)材料三中的“这次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及其意义。
(4)材料四中的这段报告是毛泽东在什么会议上所作?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会议召开的地点及其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