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该口诀反映的条约是

A.《尼布楚条约》

B.《天津条约》

C.《瑷珲条约》

D.《北京条约》

2、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反映了我国

A.开始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B.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C.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专门负责外交的机构   (   )

A. 总理衙门   B. 中书省   C. 理藩院   D. 礼部

4、“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它就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由下表可以看出

《申报》中“民族”一词使用频率变化表

时间

1911年

1925年

1936年

1939年

数量

243条

502条

1507条

2369条

A.民族觉醒

B.民族团结

C.民族抗争

D.民族解放

6、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开展的地区是(  )

A. 老解放区   B. 国统区   C. 新解放区   D. 少数民族地区

7、“中国军队在万家岭战役中表现出的机动灵活、组织严密的特点,中国士兵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大大震惊了日军和国际社会。”与材料评述相关的是(       

A.淞沪会战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长沙会战

8、如图呈现了“香港问题”形成的历程,其中与  ②(即九龙司地方一区)所示位置的割让相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在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的政策是

A.强征

B.赎买

C.购买

D.没收

10、2014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的形式确定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年制造此惨绝人寰事件的是

A.日本侵略者 B.荷兰殖民者

C.葡萄牙殖民者 D.英国殖民者

11、中共七大的一个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说明中共七大(     

A.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C.结束了国共两党十年对峙局面

D.指出了实现和平建国是当前的任务

12、成功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是

A.袁世凯 B.孙中山 C.溥仪 D.黎元洪

13、下列史实属于英法联军的滔天罪行的是

A. 占领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割占台湾

D. 划定使馆界

14、“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与这一规定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5、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

A.借口相同

B.目的和性质相同

C.方式相同

D.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

16、武汉不仅是江城,更是桥都,一座又一座的桥梁,让“跨越天堑”的理想成为现实。武汉长江大桥巍然屹立60余年,甚至遭受过70余次轮船撞击,仍“身体结实像青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于(     

A.新中国成立前夕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改革开放时期

D.“大跃进”时期

17、“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因素.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觉醒和民族精神升华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形成伟大的抗战精神,全体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同抵抗外敌,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成磅礴的力量。”以上观点描述了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得到了国际支援

B.共产党英勇抗战

C.南京国民政府英勇抗战

D.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对义和团)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这说明当时清政府对义和团的基本态度是

A.承认义和团为合法团体

B.支持义和团反侵略斗争

C.暂时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镇压、剿灭义和团

19、新中国成立后,少数民族进入了一个历史的新时代,“新”的主要表现是

①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剥削和压迫制度

②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③实现了自己当家做主的愿望

④开始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1956年1月,毛泽东在某次会议上说:“在我国的条件下,用和平的方法……可以改变资本主义所有制为社会主义所有制。过去几个月来社会主义改造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人们的意料。”这表明(     

A.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的发展

B.赎买政策加速了社会主义改造

C.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

D.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___________

22、1938年3月至4月,抗日战争以来最大的一次战役性胜利是________,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役是________

 

23、民主与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由陈独秀首先提出;五四运动中陈独秀亲自起草《________》,号召北京学生、商人、劳工奋起斗争,勇敢地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

2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25、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________。这次活动轰动京、沪,拉开了________的序幕。

26、______年6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1945年,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______,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27、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8、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事件名称。

(1)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坚强意志的事件——

(2)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

 

29、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30、__________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___________,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 ,使 ____________深入人心。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些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1842年8月在这里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里”指的是哪座城市?该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1912年在这里建立的中国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名称是?

(2)1931年,日军炸断了一段南满铁路,并以此为借口攻占了哪一座城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是什么?

(3)1937年12月,日军攻占了国民政府的首都,日军在这里制造的骇人听闻的惨案是什么?

32、近代列强对中国先后发动了哪几次侵略战争?

33、复兴铸就辉煌

20217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次会议上作出了什么历史性决策

(2)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哪些理论和思想请举出一例。

(3)结合所学,请你说说到建国一百年时,我们所能预期的中国梦的目标是什么

(4)“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对此你是怎样理解和认识的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共和国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多次实现跨越与转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运动对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2)依据材料二,概括1952年到1956年公私经济比例发生什么变化?所有制成分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时期

主题词

“一五”(1953-1957)

工业增速、赶英超美

“二五”(1958-1962)

大跃进、大倒退

“六五”(1981-1985)

走向改革开放

“八五(1991-1995)

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

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0)

指令性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

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成功的经验。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