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下列关于这次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推翻了两千年封建制度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2、“拨乱反正从这里开始全面展开,改革开放从这里拉开序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这里为起点正式开辟。”这表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 )
A.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B.民主革命时期重要的大会
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D.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3、观察下图,从图中的信息可以归纳得出( )
北京高校被捕学生回校 曹汝霖等免职令和拒签和约的报道
A.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引发五四运动
B.青年学生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C.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D.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实现
4、孙中山评价说“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色变。”他评的是
A. 萍浏醴起义 B. 安庆起义
C. 河内起义 D. 黄花岗起义
5、……的签订,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古老的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文前省略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的》
6、以下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临时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是( )
A.《中华民国约法》 B.《明定国是诏》
C.《故乡》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7、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献是
A.《中华民国约法》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革命军》
D.《共同纲领》
8、香港是全球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会之一、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等3大区域组成。在近代中国历史上,英国通过下列哪一条约割占了香港岛( )
A.《虎门条约》
B.《南京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9、下列年代尺中属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进程中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是
10、“这是时间意义上一个新年的开始,更是历史意义上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那个元旦,‘民国’取代了‘帝国’,皇帝,成为写在史书上的历史名词”。材料中“那个元旦”是在我国的哪一年
A.1911年
B.1912年
C.1913年
D.1916年
11、我国在航天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其中时间最早的是
A.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完成第一次飞行试验
B.航天员杨利伟乘坐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
C.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航天员翟志刚实现太空行走
12、在武汉会战中,中国军队表现尤为突出的战役是
A.长江北岸战役
B.万家岭战役
C.大别山战役
D.淞沪会战
13、井冈山有“天下第一山”的美称,主要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
A.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建立了第一个抗日根据地
D. 召开了长征途中的第一次重要会议
14、日军绝密档案《三灶岛特报》详尽记录了1938年6月至10月侵华日军占领三灶岛(今珠海)后修建军用机场、军事防备等情况。岛上至今还留有许多日本侵华遗址,如万人坟、慰安所、碉堡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档案馆公布的材料最具权威性
B.来自侵华日军的档案不容否认
C.历史遗址客观公正且真实可信
D.历史遗址与历史档案相互印证
15、使列强认识到“(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台湾民众反割台斗争
16、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因果关系的一组是
A.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戊戌变法
B.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五四运动
C.“四一二政变”“七一五政变”——红军长征
D.蒋介石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三省完全沦陷
17、“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三元里抗英
B.辛亥革命
C.太平天国运动
D.虎门销烟
18、下图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和粮食产量变化柱状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19、《南京条约》内容中,破坏中国关税自主权的条款是
A. 割香港岛给英国
B. 赔款2100万元
C. 五口开埠通商
D. 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20、如果以“追寻共和足迹”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可作为素材的正确排序是( )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③武昌起义④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⑤建立兴中会
A.②①④③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②①④⑤③
21、____________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2、____(人物)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____(人物)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
23、改革开放是在________会议上提出的,城市改革的重点是________。
24、戊戌变法触犯了以 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变法因历时103天,又被称为“ ”。
25、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____;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是____。
26、世界的法制历程,历尽千载风尘,吐故纳新绵延不绝,法制社会人心所向。在两河流域,出现了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是 ;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 是资产阶级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
27、《海国图志》的作者是__________ 。
28、1990年,习近平曾创作一首词:“……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该词追思的“好官”是______。同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铁人______。
29、新中国建立后,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也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请将下列对事件和人物的梳理补充完整。
【重大事件】
_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两千多年的_____________,消灭了地主阶级。
_____________,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_____________”十年大动乱结束。
_____________ (会议),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杰出人物】
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杨根思等人被誉为“_____________”
王进喜赢得了“_____________”的称号。_____________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_____________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_____________ 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30、1918年鲁迅发表白话小说《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______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
31、八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主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请回答:在本单元中,“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有何国际意义?“巩固”主要指哪些史实?请分别回答这些“巩固”史实对当时新中国有何意义?
32、1924年,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展开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又称“大革命”。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中国共产党诞生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国共两党合作后创办的军官学校是什么?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3)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33、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千年局变”的重大历史事件。
(2)在“中国新生”这一篇章中,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这里的成就指什么?
(3)“伟大转折”开始的标志是哪次会议?在该会议中提出的思想路线是什么?
(4)“世纪跨越”中,1992年后我国对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末革命的时候,人人都以为从此安宁了,不料袁世凯秉政结果,反而不好……现在的段祺瑞、徐世昌执政,国事更加不好。自从德国大败,俄国革命以后,世界上的人思想多一变。……五四运动遂应运而生。
材料二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00多个城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
(1)材料一中“清末革命”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应运而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五四运动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分析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