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蒋介石违背“双十协定”,发动全面内战,开展全面进攻,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是在国民党军队占领(   )时

A.张家口

B.延安

C.青化砭

D.沙家店

2、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错误的是;(     

A.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B.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C.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孙中山——辛亥革命

3、1843年“拜上帝会”创立后发展迅速,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 )

A.拜上帝会有创造精神 B.人民积极抵御外辱

C.民众迷信严重 D.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4、19世纪末,状元实业家张謇为“实业救国”创办了(  )

A. 汉阳铁厂 B. 同文馆 C. 大生纱厂 D. 商务印书馆

5、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说:“浦东是我去过的地方中最令人钦佩的地方之一,想象不到的成功。”浦东的“成功”主要得益于(  )

A.上海独特的地理优势

B.经济特区的设立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土地改革以后……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这段材料强调的是(     

A.土地改革的弊端

B.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展的必要性

C.“一五”计划开展的前提

D.实行赎买政策的必要性

7、洋务运中,体现洋务派“自强”主张的实践活动是

A.创办湖北织布局 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创办开平矿务局 D.创办汉阳铁厂

8、“再现历史场景, 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之一。如果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抗击洋枪队

C.威海卫战役

D.廊坊阻击战

9、“……有造突火枪,内安子窠,如燃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五十余步。”这部有关“突火枪”性能和威力的记载可能出自于( )

A.《新唐书》

B.《宋史》

C.《史记》

D.《三国志》

10、美国历史学家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描述(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护了独立主权国家的极少的属性的地步了。”“国家地位非常低落”是指(       

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蒋介石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据史实指出,“陪都”是

A.南京

B.重庆

C.上海

D.西安

12、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的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

B.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

C.我国的轻工业发展很快

D.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13、鲁迅的《狂人日记》这样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该书及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A.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封建的旧道德和旧文化

14、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拜上帝会

B.同盟会

C.兴中会

D.光复会

15、下面表格中数据的变化与党在农村推行的政策有关,这一政策是(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2000年

24915.8

2282.1

2021年

147013.4

18930.9

A.土地改革

B.耕者有其田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16、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战争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7、“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险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上材料出自哪一文献(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

D.《资治通鉴》

18、票证是鲜活的历史记忆。下侧粮票说明,当时中国(     

①社会上崇尚勤俭节约②日用物资比较匮乏

③生活必需品定量供给④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9、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两岸的共同政治基础是

A.一国两制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三民主义

D.一个中国原则

20、云梦实验外国语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历史话剧《上甘岭》,很多同学看到舍身堵枪眼的志愿军战士这个片段时不禁流下了眼泪。这个战士是(  

A.彭德怀

B.邱少云

C.黄继光

D.罗盛教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虽遭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如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 ______ 。1973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 ______

22、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新文化运动中,______(人物)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

2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________》,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________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4、公车上书:1895年春,《________》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________等联合参加会试的举人,上书________,请求拒和、迁都、变法。这就是著名的“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5、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斗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26、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宣布_____,支持_____

27、(题文)国民政府抗战:________公开叛国投敌,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________”。

28、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29、1899年,美国向英、俄、德、日、意、法六国提出“_______”的照会,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贸易机会;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_______”口号。

30、( )-------1965年,我国在“(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32、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召开的意义。概括经济特区的设立对我国发展起到的作用。

33、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关系党和国家的发展,中国产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请完成“建国以来党的农村政策与农业发展分析报告”的部分内容。

(政策回顾)

(1)1950年,中央政府公布了________,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展开。

(2)1953年,党中央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决定对农业实行________

(3)1958年,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随后在全国开展了________________运动。

(4)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首先从农村掀起, 其主要内容是在农村实行_______

(5)1958年,党的农村政策给农业发展带来了什么后果?

(6)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土地改革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农村政策所产生的共同作用。

(7)通过上述分析对比,你认为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什么原则?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这次全会总结了建国以来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毅然抛弃了文革以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错误方针,全面纠正了“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把全党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上述材料反映的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发生在哪一年?

(2)会议决定了实行哪项伟大决策?

(3)这次会议完成了党在哪些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

(4)这次会议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什么建设的新时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