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
D.文化大革命
2、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A.西方国家想在中国投资设厂
B.西方国家想要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C.清政府完全没有履行《南京条约》
D.清政府不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3、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加重了民族危机
B.洋务运动没有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洋务运动完全因内部掣肘而失败
D.洋务运动治标不得力,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4、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是在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四大
D. 中共十五大
5、张玉法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到:“辛亥革命所完成的是……排满和……排皇。”这里的“排皇”对应三民主义中的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6、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这次会议是1949年建国以来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这次会议被称为“里程碑”的原因是
A.通过了《共同纲领》
B.确立了土地改革的路线
C.公布了“一五计划”
D.颁布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7、如图农民所作所为的法律依据是
A.《共同纲领》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9、甲午战争的惨败,洋务运动的破产,是对“中体西用”宗旨最残酷的批评。经此巨变,许多钻研经籍、流连诗文的知识分子,也在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呼唤下前进了。下列属于这批知识分子中的代表人物的是( )
A.洪秀全、洪仁玕
B.梁启超、谭嗣同
C.左宗棠、张之洞
D.李大钊、鲁迅
10、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大事件,其中①②处分别指的是( )
A.金田起义、定都天京
B.金田起义、天京事变
C.永安建制、定都天京
D.永安建制、天京事变
11、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 民生主义
D. 民主主义
12、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戊戌变法直接相关的是
A.引进先进技术 B.京师大学堂匾额 C.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D.《新青年》
13、帝国主义的炮火惊醍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开始了。你知道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下列是近代英国割占香港地区示意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英国对香港地区的侵略方式是战争和购买
B.英国对香港的侵占始于1898年
C.英国对香港的割占,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
D.侵占香港是英国发动对中国战争的根本目的
15、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l2日,清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成为末代皇帝。这一历史事件的深远意义在于:使中国
A.摆脱了殖民统治 B.推翻了两干多年的封建帝制
C.开启了近代化探索 D.改变了社会性质
16、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的基础牢靠起来。”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开始于
A. 中华民国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17、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在读书人的呼吁下,“不甘作亡国之君”的皇帝,颁布法令( )
A.废除科举制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创办福州船政局
D.实施剪辫法令
18、下面图表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良机
B.中国民族工业摆脱了帝国主义的控制
C.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
D.抗日战争的爆发
19、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 )
A.自强求富
B.和平民主
C.和平建国
D.抗日救亡
20、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这里的“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规定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21、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目的:___________
直接原因:___________,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2)经过:___________年10月___________(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___________→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州→___________→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金沙江(跳出敌人包围圈)→强渡大渡河→___________→翻雪山→___________→突破腊子口→___________年10月到达陕北___________→1936年10月___________会师(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长征胜利结束。
(3)遵义会议(1935年1月)①内容:课本P60
②意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党的历史上___________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长征胜利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5)长征精神:艰苦奋斗、不怕艰险、大无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2、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3、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_;中国人首次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________》。
24、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____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25、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___________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26、____年7月1日凌晨,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建立;____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7、世界的一隅,经过历史的洗礼,让我们刻骨铭心。
(1)19世纪80年代中期,洋务派筹建了 、南洋、福建三支近代化海军。
(2)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派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 。
(3) 是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4)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
28、( )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挑起侵华战争,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29、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0、同仇敌忾,全民抗战。
(1)1935年,面对华北危机,北平青年学生掀起“_________”是一场爱国救亡的运动。
(2)_________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1937年7月,在保卫北平的战役中,赵登禹、_________将军壮烈殉国。
(4)___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1、19世纪中后期,为挽救民族危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先后进行了不同的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摘编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
材料三:康有为虽然能把皇帝拉拢过来作为权力的法律来源,但他忽略了国家的真正权力是在太后手里这一明显的事实。他急于求成,毫不考虑变法对其他人的影响,他天真地相信在皇帝的支持下,能克服一切困难。他意识不到激进的变法实际上是对整个儒家统治的国家和社会的一场战争,最终只会激起来自多方面的强烈反对。
——摘自(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他们(维新派)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
(1)结合材料一,请列举出这一历史事件中的的一位中央代表人物和一位地方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场“自强运动”起到什么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的自强运动的特点。
32、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33、说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
34、民主、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建立法治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既发扬了社会主义民主,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中华民族的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的历史纪元。
-------摘自李忠杰主编《共和国的足迹》
(1)为新中国成立做筹备工作的会议是什么?此次会议上通过的在当时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它初步建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材料二 (1954年9月)毛泽东……指出,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宪法将大大地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版)
(2)材料二中的“这次会议”是哪次会议?“会议所制定的宪法”是指什么,它的性质如何?“这次会议”形成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材料三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摘自八年级教材下册
(3)材料三是哪次事件中做法的延续?该事件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为纠正这种错误,我国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大讨论,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材料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材料四说明各族人民真正成了国家的责任。为解决民族问题,我国确立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材料五
第一章基本规定 第一条为了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调整民事关系,维护社会和经济秩序,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民法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 第三条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四条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 …… |
(5)据材料五,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颁布有何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