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它展示了一幅宏伟的建设蓝图,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前,它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这里的“它”是指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2、2020年“新冠肺炎、宅在家、戴口罩”成了最热门词汇,1958年可能出现的热门词汇是
A.真理标准、大跃进、人民公社
B.阶级斗争、四个全面、公私合营
C.鼓足干劲、大跃进、人民公社
D.改革开放、深圳特区、和平发展
3、“大将西征人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所称颂的人物是( )
A. 曾国藩 B. 林则徐 C. 刘锦棠 D. 左宗棠
4、李大钊在《圆明园故址》 中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诗中所说的“两劫”,其中“一劫”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另“一劫”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中法战争期间
C.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5、法国上尉巴特力尔写信给雨果,要雨果歌颂他们。巴特力尔认为,“这次远征行动干得体面而漂亮,是法兰西和英格兰共享之荣耀”。可雨果却严厉地谴责了他们的行径。“他们的行径”是
A.发动鸦片战争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D.屠杀义和团民众
6、1894年10月7日,李鸿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倭船以鱼雷轰击致远,旋亦沉没。”这篇奏折的历史背景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7、下图是某史书第二十章的目录,下列选项中最合适做该章标题的是( )
A.国家统一 B.军阀割据 C.君主立宪 D.走向共和
8、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共同纲领》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党中央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
9、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前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位代表,代表全国50多个党员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的召开
A.主张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中心工作 B.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
C.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D.形成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思想
10、在国民收入中,1957年同1952年相比,国营经济所占比重由19%提高到33%,合作社经济由1.5%提高到56%,公私合营经济由0.7%提高到8%,个体经济则由72%降低到3%,资本主义经济由7%降低到l%以下。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 )
A.土地改革运动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11、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松绑”就是迫切要求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设立经济特区
12、“日本鬼子野心狼,侵略中国逞凶狂。全国军民齐奋起,打得日寇投了降。”这首童谣反映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最主要的原因是
A.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 B.进行了正面战场抵抗
C.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支持
13、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草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次会议是(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国民党一大 D. 政治协商会议
14、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是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B. 北洋舰队的覆没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公车上书
15、近代以来,盘踞在中国北方的一只贪婪的“黑熊”侵吞中国北方15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这只“黑熊”是( )
A.俄国
B.德国
C.英国
D.法国
16、参加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的的“奥国”是指( )
A.澳大利亚
B.奥地利
C.奥匈帝国
D.奥斯曼帝国
17、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的方针
C.社会主义总路线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8、 下列表格是1952年至1956年,我国工业生产部分数据变化情况。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项目 时间 | 钢 | 煤 | 原油 |
1952年 | 135万吨 | 66亿吨 | 44万吨 |
1956年 | 447万吨 | 110亿吨 | 116万吨 |
A.全国开展土地改革 B.优先发展重工业
C.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D.开展“文化大革命”
19、“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材料内容出自于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论联合政府》
D.《中国土地法大纲》
20、胡适曾在1919年的《新青年》杂志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我个人的观察,新思潮的根本意义只是一种态度,这种新态度可叫做‘评判的态度’……当时这场“评判的”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①《新青年》 ②北京大学 ③京师大学堂 ④《民报》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21、国运兴衰,基于教育。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内容。
(1)洋务运动期间,中国近代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是________。
(2)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________。
(3)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止________.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2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扬我国威,为新中国的建设创造了有力的外部环境。在抗美援朝时期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结合图片与提示,完成有关问题。
(1) 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
(2) 为了不暴露目标,一动不动被大火活活烧死
(3) 勇救朝鲜落入冰窟的少年而牺牲
23、1956年初,毛泽东说:“我很高兴,1949年全国解放时都没有这么高兴。”这是因为,1956年( )
A.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正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土地改革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完成
D.大庆油田建成,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4、______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5、填空题。
(1)新文化运动中,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五四爱国运动的导火线是___________,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青年学生,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是__________。
(3)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_。
26、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____》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标志:_______的广泛使用, 。特点:_______同_______紧密结合。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28、洋务运动前期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后期提出了________的口号。
29、爆发:________年8月1日,________、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在南昌发动武装起义,占领南昌城。
30、请将下列地区的字母代号填在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
B.中国扩大开放的窗口
31、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之间的分分合合,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有什么重要成果?
(2)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共发动了哪些武装起义?
(3)哪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抗战胜利后,为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临重庆参加国共两党谈判,最后签署了哪一重要文件?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争名称 | 主要事件 | 主要条约 |
鸦片战争 |
| ①_________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火烧②_________ | 《北京条约》 |
③________战争 | 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④_______壮烈殉国 | 《马关条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 ⑤___________ |
(1)依据材料一表格中的提示完成填空。
材料二 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中国。
——摘自裴钰《改变中国》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为挽救中国而进行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历史事件。
3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外交,翻开了外交事业的新篇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
(2)20世纪50年代,世界舞台上出现了哪些“中国声音”?是由谁代表中国政府发出的?
(3)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进入崭新的阶段,请列举这个阶段我国外交成就三例。
(4)进入21世纪,我国举办了哪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国际合作(列举三个)。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4、百余年的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结合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请完成表格。
战争名称 | 时间 | 签定条约名称 |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鸦片战争 | ② | ③ | ⑥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1856 |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 |
① | 1894 | ④ | ⑦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900 | ⑤ | ⑧ |
(2)列举在中国近代史上抗击外来侵略的两位民族英雄或爱国将领。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什么精神?
(3)通过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学习,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