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午战争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引发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这场改革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材料中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2、宣传画是一种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艺术形式。如下图为1955年出版的宣传画(《互助模范》),它宣传鼓动的主要内容是( )
A. 土地改革 B. “大跃进”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农业合作化
3、1954年颁布的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有
①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
②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④总结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经验教训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此话出自:(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宋教仁
5、“这一年,对于中国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申奥成功了,加入WTO了,上海的APEC会议召开了……”“这一年”是( )
A.1998年
B.2001年
C.2008年
D.2010年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C.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实施,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民族自治地方和全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材料中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
A.“一国两制”构想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8、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来自不同国家的各种肤色的人齐聚里约。世界上三大人种不包括( )
A. 黄种人 B. 黑种人 C. 白种人 D. 红种人
9、许多地方被称为革命圣地,是因为它跟重大的革命历史事件有关。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瑞金——红军主力大会师
B.南昌——红色政权的建立
C.遵义——红军长征出发地
D.井冈山——红色根据地创建
10、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A.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中国与英国形成敌对关系
11、有这样一幅对联“一代宗师,仲甫先生,科学民主,二旗高擎,南陈北李,建党丰功;晚年颓唐,浩叹由衷。” 该对联评价的人物是( )
A. 孙中山 B. 李大钊 C. 鲁迅 D. 陈独秀
12、罗马第一步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
A.公民法
B.王位继承法
C.《十二铜表法》
D.万民法
13、中国将在联合国维和行动、经济发展、社会人文、脱贫减贫、生态环境等领域举办系列活动。此举是为了纪念
A.中苏建交
B.中印建交
C.中日建交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1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15、某同学以“实业救国”“大生集团”“清末状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他要研究的问题是
A. 张睿与民族工业
B. 荣德生与纺织业
C. 侯德榜与永利化工
D. 范旭东与近代化工
16、下图是2005年“五一”节放在天安门前的画像,下列叙述与画像人物无关的是( )
A.创立了中国同盟会
B.提出了“三民主义”
C.创立黄埔军校
D.领导工人运动
17、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
A.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B.提倡新科技,反对旧科技
C.提倡民主科学,反对专制愚昧
D.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8、“今天这个日子不寻常,对我们藏族人来说更不寻常。”边巴老人从柜子里拿出只有节日才穿的崭新藏装和长筒马靴,满怀欢喜地前往布达拉宫广场。边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一件大事,对国家而言,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对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件大事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青藏公路通车
C.青藏铁路通车
D.西藏完成脱贫
19、“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查处了一大批违法违纪案件,纯洁了党员干部队伍,凝聚了党心、民心。这说明了中共中央( )
A.加强反腐败斗争的决心
B.加强了经济体制改革
C.加强了文化体制改革
D.加强了社会体制改革
20、甲午中日战争期间,在黄海战役中牺牲的清军将领是
A.左宝贵 B.邓世昌 C.丁汝昌 D.徐邦道
21、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2、中共十五大指出,__________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中共十九大确立了__________的历史地位。
23、1992年党的十四大高度评价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确立了它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形成了以___________为中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24、1840年爆发的________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完整独立的主权开始。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5、《_________》的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7年胡适在上面发表《___________》一文,主张以白话支取代文言文。
26、变化: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___________的土地政策。
27、《狂人日记》的作者是_____,中国共产党“一大”上选出的中央局书记是_____。
28、抗战爆发以来,___________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捷。
29、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_________》,孙中山在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即三民主义。
30、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______》,它成为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20世纪末,中央决定进行______,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31、写出洋务运动的口号。简述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历史意义。
32、某历史兴趣小组运用时间轴和图示法展示中国近代史的探究学习成果。请帮助他们完成相关的内容。
(1)时间轴①年签订的条约中,被迫开放的最南通商口岸
(2)根据时间轴上标出的时间,清政府京师(北京)两次被攻占相隔多少年?
(3)洋务派为“自强”而创办的最大军事工业名称
(4)中国无产阶级先锋队诞生的时间和地点
(5)九一八事变爆发在时间轴上的年代及图上地点
(6)在长春发生的是哪一重大战役
(7)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和结束的地点
(8)请你为这次探究活动设计一个主题,并谈谈学习这段历史的感悟
33、说说遵义会议的内容、意义。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的战术行动是什么?简述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在寄给老师曾国藩的信函中写道:“炮力所穿,无孔不入…西洋炸炮,战守具天下无敌。”
——《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材料二:乃知其战乱之源,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同心,教养得法,兴学校,广书院、重技巧,别考课,使人尽其才,育才于学校,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电线铁路,此其用也。
——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中国近代历史》
材料四:1916年5月,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疾呼: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
请回答:
(1)请概括出材料一中李鸿章所表达的观点是什么?据此他倡导了什么运动?
(2)材料二与材料一李鸿章的观点相比,有哪些新的认识?把材料二观点首次付诸实践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探索经历了哪些阶段?它们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对此你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