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913年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遇刺身亡。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
C.1895年邓世昌在黄海大战中壮烈殉国。
D.关天培、左宝贵,徐邦道都是中国近代史上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2、 小明国庆节期间去郊游,发现一块石碑上写着“民国八年立”,该石碑立于( )
A.1917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0年
3、我国近代史上涌现出大批抵抗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下列英雄与其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A.关天培——吴淞口英勇抵御英军
B.丁汝昌——辽东战役中孤军抗敌
C.左宗棠——率军队成功收复新疆
D.谭嗣同——黄海大战中壮志未酬
4、从1931年至1945年,中国战场歼敌150万余人,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人数的70%。日本投降时在华兵力约128万人,仅这一数字,就超过太平洋东南亚各战场上日军的总和。这反映出
A.日本倾巢出动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坚持持久抗战以争取最后胜利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 D.国民政府一直没有获得国际的支持
5、义和团运动兴起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清政府的统治过于残暴
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
6、孙中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文章中的“民贼”是指
A.袁世凯 B.段祺瑞 C.冯国璋 D.张作霖
7、下面是2001-2020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表,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②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
③已经完成经济体制改革 ④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事件( )
①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②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③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④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下表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
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
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10、如图邮票发行距今( )
A.5年
B.10年
C.15年
D.25年
11、下列诗句(歌词)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A.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揭开乌云见太阳,翻身农奴把歌唱
C.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12、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13、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曾寄出一封信,信中写道:“曾联松先生,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府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合现在500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从中我们不能得出(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设计者是曾联松先生
B.新中国国旗图案很有可能是在政协会议上通过并刊登在政协纪念刊上
C.曾联松对国家的贡献得到了中央人民政府的肯定
D.中央人民政府曾许以巨额报酬来征集国旗设计图案
14、20世纪30 年代初,一批东北作家流亡到关内各地,他们创作了许多描写东北遭到异国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B.东北被日军占领
C.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 D.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15、矗立在天安门广场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而牺牲的人民英雄而兴建,如图是纪念碑基座的“虎门销烟”巨幅汉白玉浮雕,它反映的历史事件( )
A.沉重地打击了俄国走私鸦片的奸商
B.显示了中华民族反侵略的坚强意志
C.使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
D.成为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16、下图是少数民族八省区GDP增 速与全国GDP增速统计图,由此 可看出
A.少数民族实现完全自治
B.实现了少数民族共同富裕
C.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推动了西部大开发
17、“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与材料中人物相关的事件是
(1)渡江战役(2)台儿庄战役(3)百团大战(4)抗美援朝战争
A.(1)(2)
B.(3)(4)
C.(1)(3)
D.(2)(4)
18、“当然,他到死都没有明白,如果不改变祖传的社会制度,西方的科学技术之花是不可能在中国结出好果子来”这里的“他”最可能是
A. 李鸿章 B. 康有为 C. 孙中山 D. 陈独秀
19、辨析下图漫画,与它有关的文件是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南京条约》 D.《革命军》
20、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产的标志是
A. 淞沪会战 B. 武汉会战 C. 第三次长沙会战 D. 台儿庄战役
21、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_______
22、北京见证了近代中国的荣辱,请写出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史实:
①1860年,英法联军推毁中华文明的滔天罪行:________
②1900年,抗击八国联军的反帝爱国运动:________
③1919年,发源于北京的一次彻底的反帝爱国运动:________
④1935年,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到来的爱国救亡运动:________
⑤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________
⑥1949年初,华北全境基本基本解放的战役:________
23、_____________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24、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关的历史事件。
(1)近代史上一次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______;
(2)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______;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______;
(4)“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让世人悲痛铭记:______;
(5)大大加速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______。
25、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的《_____》,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一场崭新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_____》,随后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
26、1921年7月,中共一大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______________ 。
27、______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______战役,全歼国民党七十四师。
28、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
29、完成下列表格
社会主义改造的内容 | 社会主义改造的途径 | 意义 | 存在的问题 |
| 走合作化道路 | 标志着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_____________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 由于工作过于粗糙、急促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一些偏差。 |
对手工业的改造
|
| ||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
|
30、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31、十月革命的一生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是?其代表作是?
3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材料二: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边,国内国际反动气焰增高,则对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对东北更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总之,我们认为应当参战,必须参战。
——毛泽东《中国人民志愿军应当和必须入朝参战》
材料三: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不得没收。不得因没收封建的土地财产而侵犯工商业。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但在某些特殊地区,经省以上人民政府的批准,征收其出租土地的一部或全部。半地主式的富农出租大量土地,超过其自耕和雇人耕种的土地数量者,应征收其出租的土地。富农租入的土地应与其出租的土地相抵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这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新中国成立后为现固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了哪些指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并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土地改革运动推行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运动对我国社会产生了什么作用?
33、“三反”运动的内容。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从改革开放初期率先设立4个经济特区点亮东南海岸线,到重庆自贸试验区、兰州关检联合查验平台等创新举措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从借道香港吸引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到“一带一路”建设让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红利……在对世界敞开怀抱的过程中,中国不断拥抱新的发展机遇。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开放发展的理念是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遵循,揭示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方向。更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更好的利用全球资源和市场,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摘编自《学习强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设立经济特区的重要作用,并指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在2001年“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具体史实,并说明对中国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