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颁布的什么文件,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对于发动和鼓舞广大农民起来参加反封建斗争起了积极的作用

A.《劝世良言》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土地改革大纲》

2、电视剧《亮剑》中有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战斗的情景。你认为该情景出现于什么时期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3、“重走长征路”活动中,张强准备再现下列历史场景。其中取材不当的是

A.四渡赤水河

B.飞夺泸定桥

C.翻越大雪山

D.会师井冈山

4、观察表格,它反映的是(     

1949~1971年

隔绝对峙

1971~1978年

打破坚冰

1979~1989年

建交、发展

1989年至今

曲折中前进

A.中日关系发展历程

B.美日关系发展历程

C.中苏关系发展历程

D.中美关系发展历程

5、全国各地城市中的学生与一般市民,结合为抗议的群众,呈现出所谓“市民意识”,将过去书生抗言论政改变为群众的性质。这说明五四运动期间(     

A.青年学生成为主力

B.先进知识分子勇于探索

C.人民群众广泛支持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舞台

6、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搭配不正确的是

A. 李鸿章、左宗棠—洋务运动   B. 林则徐、魏源—新文化运动

C. 康有为、梁启超—戊戌变法   D. 孙中山—辛亥革命

7、费正清教授曾把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的发展称为“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主要是因为(   )

A. 工业结构不合理   B. 地区分布不合理

C. 社会环境未根本改变   D. 军阀割据混战

 

8、下列有关公车上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公车上书的背景是德国强占了胶州湾

B. 公车上书未引起皇帝的重视

C. 公车上书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拉开了序幕

D. 公车上书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的开始

 

9、中共七大的决议尖锐地指出,由于国民党继续实行法西斯独裁统治,拒绝进行民主改革,由于它不是将重点放在反对日本侵略者方面,而是放在反人民方面,即使日本侵略者被打败了,中国仍然可能发生内战。据此可知,中共七大(     

A.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B.是全民族抗战局面逐步形成的标志

C.为党和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D.指出了实现和平建国是当前的任务

10、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三大改造”的完成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制定

 

11、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文革”结束后,决定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的会议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中共十二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四大

13、有这样一幅漫画,内容为一帮外国人在分吃“中国的蛋糕”,下列对这幅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 甲午战后,清政府的战败激起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正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列强开始入侵中国

 

14、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15、1912年6月,一位美国记者来到中国南京,他有可能看到的情景是

①人们在电影院看电影

②去照相馆照相留念

③大街上有男子穿中山装、女子穿旗袍

④有人称呼“大人”“老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有

①创建北洋水师  ②创办京师大学堂  ③创办轮船招商局  ④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   )

A. 法国、英国   B. 法国、美国   C. 俄国、美国   D. 英国、美国

 

18、清末爱国人士黄遵宪在给好友的信中写道,新约规定,天旋地转东南诸省所恃以为藩篱者,拱手而让他人敲骨吸髓,输此巨款,设机造货,夺我生产。信中的设机造货,夺我生产对我国有何影响

A.破坏了我国的领土主权 B.列强侵略深入到中国内地

C.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 D.使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19、我国社会主义年度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  )

A. 1949年   B. 1956年   C. 1958年   D. 1978年

 

20、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他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他”是

A.冼星海

B.鲁迅

C.郭沫若

D.聂耳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经过:________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英军封锁珠江口后,直趋天津,威胁清政府;英军于1841年初强占________;英军进攻虎门炮台,________等战死;1841年秋,英军再次北上;1842年,英军进犯长江门户吴淞,________率众抵抗,力竭牺牲;8月初,英军到达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向侵略者屈服。

22、______(1956年),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23、1954年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改造过程中实________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1984年后,中共中央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其改革的中心环节________,大大调动了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

25、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通过了( ),这是我国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

26、1875 年,清政府任命_____为钦差大臣,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成功收复新疆。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在舰身严重受损、弹药将尽之际,下令开足马力,冲向日舰“吉野号”,准备与敌人同归于尽,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

27、上书变法

(1)时间:1894年。

(2)上书内容: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_______,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

(3)结果:遭到拒绝。

(4)收获: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_______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

28、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邓小平理论、(     )重要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9、________是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30、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纲领性文件是《_______》,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文件是《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1982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什么?

(2)1987年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的会议是什么?

(3)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分别是什么?

(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是在哪次会议上然研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

(5)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你得到什么启示?

32、1840年~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终,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列举资本主义列强发动的四例侵华战争。

(2)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哪些条约的签订体现了这一变化过程?

(3)从这一屈辱的过程中,体现出清政府的本质是什么?

33、在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中,有许多重大事件需要我们了解和学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是谁?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以什么为口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2)戊戌变法又被称为什么?此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的事件是什么?1911年10月10日的哪次起义被称为该事件的首义?

(4)以上探究可以概括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主题?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年份

项目

1952年

总产量

1.64亿吨

130.4亿吨

135亿吨

0.65亿吨

比1949年增长

36%

193%

754%

105%

1957年

总产量

1.95亿吨

164亿吨

535亿吨

1.3亿吨

比1952年增长

19%

26%

296%

100%

材料三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分别反映的是哪些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

(3)根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共产党取得的巨大成就并说出该成就得益于什么政策?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