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主要在于
A. 外国商品大量拥入
B. 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C. 独立与主权进一步丧失
D. 资源进一步被掠夺
2、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
A.西安事变
B.武汉会战
C.重庆谈判
D.三大战役
3、“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 甲午中日战争后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4、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一败再败,南京沦陷,“唯武器论”“亡国论”甚嚣尘上。台儿庄战役后,“唯武器论”不攻自破最重要的是我国军民人心认识到对日本人还可一战。这说明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A.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白信心
B.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战略破灭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扭转了抗战初期的不利局面
5、下图所示的漫画反映了
A.清朝阶级矛盾尖锐
B.中国出现分裂割据的局面
C.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D.中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6、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家庭财富标志。下图是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财富标志的变化。这反映了我国( )
70年代末“三转一响” (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 80年代“四大件” (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录音机) | 90年代“三金” (金项链、金耳环、金成指) | 2000年以来“一动不动” (房子、轿车) |
A.产业结构实现优化
B.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C.就业观念发生改变
D.商品质量日益得到提升
7、下列词语反映海峡两岸关系变化的是( )
A.汪辜会谈、八项主张、紫荆花开
B.“九二共识”、汪辜会谈、紫荆花开
C.“九二共识”、紫荆花开、八项主张
D.汪辜会谈、“九二共识”、八项主张
8、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有位状元实业家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他是
A. 张謇 B. 侯德榜 C. 卢作孚 D. 荣德生
9、在“感动中国”人物中,与“会战石油,艰苦创业”这一描述相符的是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邓稼先
D.袁隆平
10、中国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击八国联军战争
11、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的是( )
A.大学的兴起
B.创办教会学校
C.创办贵族学校
D.教师私办学校
12、“能变则全,不变则亡”,从而掀起了一场挽救民族危亡的 ( )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民主革命运动
13、从农民拥护新生政权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成果,最有意义的是( )
A. 农民成为土地主人 B. 废除了封建剥削制度
C. 消灭了地主阶级 D. 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14、万隆会议期间,各方人士争相请周恩来总理签名,这是因为( )
A.中国国力强大
B.参会代表普遍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5、“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要了解右图中的历史人物带领中国海军将士同仇敌忾、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查阅资料时应围绕的主题是( )
A.虎门战役
B.火烧圆明园
C.威海卫战役
D.黄海海战
16、下图知识卡片内容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的( )
A.爆发原因
B.兴衰过程
C.主要特点
D.深远影响
17、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边地图的名称应该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B.《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图》
C.《甲午中日战争形势图》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形势图》
18、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1亿,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这反映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
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改变了社会生活习俗
19、在中国近代史上,我国受尽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其中侵占我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俄国
C.美国
D.日本
20、洋务派办的军事工业,全是官办性质,不但不能自主经营,而且在管理方式上还存在官僚衙门的恶习。以福州船政局为例,局内人员“薪水工食”,竟占了全部经费的80%……在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中,这类问题也同样存在。根据材料判断( )
A.洋务运动推动了近代化发展
B.洋务运动极大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发展
D.洋务运动存在严重局限性
21、著名战地记者魏巍把____称为“最可爱的人”。
22、1966年,中国组建的_____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它于2015年更名为火箭军。新时期,我国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_____新格局。
23、___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4、______(人物)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领导科研团队发现青蒿素并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药学家是(人物)。
25、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此文件指的是《___________》。
26、五四爱国运动直接原因(导火线)是1919年__________。
27、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的人是—— 。
28、“ ”的创造性构想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______。
30、改革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__________________改革使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在西欧封建制度确立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改革是______________改革;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使日本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是 。
31、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社会的性质依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其中之一就是西方世界许多国家与中国建交。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开展了务实的、全方位外交活动,发展同所有国家的友好关系,积极参加国际及区域性组织,在双边与多边外交领域内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国际环境。
(1)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中国声音”主要指哪些?
(2)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的显著成就有哪些?
(3)分别列举一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参加的国际及区域性组织。
(4)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一个国家调整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什么?
33、中国近代史上农民阶级掀起两次伟大抗争分别是?
34、某校开展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
(校本课程)
某校开设了校本课程“历史文化名城(镇)”,并设置了如下主题,请将下列主题与城市相搭配。
A.遵义市 B.井冈山 C.西安市 D.南昌市
(1)① ② ③ ④
(图片印证)
(2)观察图片,你能看出近代以来上海市民社会生活发生了的变化。请至少写出两方面。
(红色记忆)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1921年7月 | 中国共产党成立 |
1922年7月 | 中共二大的召开 |
1935年1月 | 遵义会议 |
1936年10月 | 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
1936年12月 |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1945年4月 |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
1949年4月23日 | 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
1949年10月1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结合所学,说说你对“开天辟地”大事的理解。
(4)阅读大事年表,指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并于1945年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成果。
(5)综上所述,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