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观察下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的大会是(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七大

D.中共十九大

2、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种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做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1840年、1856 B.1840年、1883

C.1860年、1894 D.1860年、1900

3、下列选项出自右图描绘条约的是(注:南京旧称江宁)( )

A.外商进出口货物税款必须协议

B.割让香港全境给英国

C.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西安事变和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两者的相同点有(     

①张学良都直接参与其中                 ②中国共产党都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③都出现了有利于中华民族的局面   ④都预示着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中国近代史上,爱国知识分子领导的,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辛亥革命

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A.撤出延安,转战陕北 B.土地改革

C.淮海战役 D.千里挺进大别山

7、下面是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美国和苏联的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推断并指明甲、乙、丙所代表的国家。

A.中国苏联美国

B.中国美国苏联

C.美国苏联中国

D.苏联中国美国

8、(2016·青海西宁)洋务运动时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下列史实能映证这一思想的是(  )

A. 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C. 创办京师大学堂   D. 创办轮船招商局

 

9、实现近代化指的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开启中国这两大领域近代化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C.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D.实业救国和戊戌变法

10、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开办民用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11、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材料中的“全国性的胜利”是指(  )

A.全国性抗日战争的开始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国共合作最终得以实现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

12、2015年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俄罗斯等国都将举行盛大的阅兵式隆重纪念。70年前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以中国的完全胜利而告终,决定中国在抗日战争中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是否实行了全民族的抗战

B. 是否得到了国际援助

C. 是否对战争作了充分准备

D. 武器是否先进

 

13、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是

①美国军队炮轰广州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④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西安事变发生后,日本方面不断制造蒋介石被杀的谣言,蒋介石活着的消息公开后,依然没有停止。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日本(     

A.为营救蒋介石造势

B.情报搜集工作滞后

C.意欲侵占中国东北

D.企图加剧国共矛盾

15、有人写诗歌赞颂到:“红楼首义承民怨,荆楚勋功解沸扬”与诗句相关的事件是(   )

A. 武昌起义   B.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 林则徐虎门销烟   D. 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16、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黄花岗起义

D.辛亥革命

17、本学期我校开展重走长征路,共筑附校梦活动,下面长征的路线哪一个是正确的

A.上海―瑞金―武汉―吴起镇 B.上海―遵义―西安―吴起镇

C.瑞金―武汉―西安―会宁 D.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18、在历史学习中, “历史现象”与“历史结论”的区别问题。“历史结论”是在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认识和基本判断基础上形成的结论。下列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B.“一五计划”的完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C.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开始了

D.在“大跃进”高潮中,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办起了人民公社

19、某校历史小组作了题为“甲午中日战争英雄人物”的报告。报告中应出现的历史人物是(     

A.陈化成

B.邓世昌

C.康有为

D.石达开

20、陈独秀、李大钊等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A.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B.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C.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D.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________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等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1907年徐锡麟在安庆起义失败,______在绍兴准备策应,被捕遇难。

 

22、在下图中填:

A.苏州

B.重庆

回答:图中通商口岸的地理分布与以往条约相比有什么变化?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的人是_____。

(2)列举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_____。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决定_____为国务院总理。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际上形成了以_____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5)2013年,_____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国家主席。

24、五四运动的扩大: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⑧______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转移到了⑨______

25、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在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管带___________壮烈殉国,战后李鸿章命令舰队躲进__________军港,不许出海迎敌,日军趁机夺取了制海权。

26、1900年,为镇压____,扩大各国在华利益,列强组织八国联军侵略中国;《___》的签订使得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7、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的伟大构想;香港、____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28、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立“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原则”即九二共识,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和平统一、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29、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

30、中国共产党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综合探究题

材料一:今年年初,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钟南山评价道:“武汉是座英雄的城市。”一句话提升了全国人民的信心。近代史上,武汉三镇( 武昌、汉阳、汉口)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1)洋务运动期间,地主阶级洋务派提出“求富”主张,开办了一批近代民用企业。请列举出创办于武汉的民用企业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洋务运动在近代化探索中的地位。

(2)武汉有“首义之城”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是什么革命? 这场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大革命失败后,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通过的总方针的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什么著名论断?

(4)1938年6月,武汉大会战打响。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武汉会战的意义。

32、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在社会主义探索中,根据中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不断调整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了正确的政治路线。中共八大由此提出的政治路线是什么?

(2)1982年中十二大召开。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什么建设目标?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基本路线,其内涵是什么?

(4)中共十五大、十六大和十八大分别将哪一理论成果写进党章,作为中共指导思想

33、分裂违背历史潮流,统-是人心所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国之策一伟人的智慧]

(1)找国在改革开放眉形成的对台基本方针是什么?

(2)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哪一政策使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国之荣一两岸的努力]

(3)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日趋密切,1990年台湾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1991年祖国大陆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这两个团体达成的“九二共识"的内容是什么?

(4)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中国大陆的中国国民党主席是谁?

(5)你认为应怎样发展海峡两岸关系?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日两国同于七月初一宣战,八月十八(阳历917)两国海军在高丽西北鸭绿江口相遇。那一次的海军战争是我民族在这次全面抗战以前最要紧的一个战争。如胜了,高丽可保,东北不致发生问题,而在远东,中国要居上,日本居下了。所以甲午八月十八日的海军之战是个划时代的战争,值得我们研究。

材料二 次年三月,李鸿章与伊藤订立和约,中国承认高丽独立,割台湾及辽东半岛,赔款二万万两。近代的战争固不是儿戏。不战而求和当然要吃亏,这一次要吃亏的是高丽的共管。但战败以后而求和吃亏之大远过于不战而和。

——以上材料均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大纲》

(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日两国海军之战的名称和“值得我们研究”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简述“李鸿章与伊藤订立和约”名称,并结合所学分析“和约”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社会性质变化的特点;并说明战败后中华民族为挽救民族危亡所进行的探索。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