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66-1976年是我国“文化大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虽经历百般曲折,但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

C.大庆、大港、胜利油田

D.“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

2、“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诗中反映的事件在历史上产生的影响是(     

A.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D.开创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3、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深入开展调研工作,得知自己患癌症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王进喜和钻井队员用人拉肩扛的办法安装钻机,当井喷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井喷。他们身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救亡图存,勇于斗争

B.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C.开拓进取,改革创新

D.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4、促使太平天国开始由盛转衰局面的事件是

A.定都天京

B.天京事变

C.天京陷落

D.洪秀全病逝

5、下列是发生在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一些大事,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公车上书

②创办万木草堂

③戊戌政变

④颁布《定国是诏》

A. ①②④③

B. ④③②①

C. ①③②④

D. ①②③④

6、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新机制包括(     

①养老保险 ②意外伤亡保险 ③失业保险 ④医疗保险 ⑤最低生活保障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7、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其重大意义是标志着

A.完成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B.中国共产党在组织路线上完成拨乱反正

C.改革开放拉开了序幕

D.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8、十二生肖铜兽首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一部分,后流失海外。现仅有少量得以收回,与圆明园大量文物流失相关的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1953年12月,新中国进行第一次人口普查,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民登记。此举是为了(       

A.筹备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B.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迎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D.给三大改造的开展创造条件

10、有学者将1895年春一群举人在京城的集体行动当作近代中国的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这次行动指的是(     

A.强学会的成立

B.《国闻报》的创办

C.公车上书

D.《马关条约》的签订

11、有美国学者评论道:“聚集在《新青年》周围的知识分子的重要性是很难估计的。他们的著作铸成了一代年轻学生的信仰和态度,1919年五四运动后,这些学生是政治上的主力军,并成为现代中国革命的领导者。”该评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促进了青年学生思想解放

C.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D.推动了中国政治制度转型

12、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抗日战争胜利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13、归类法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好帮手,小明复习时对如下史实进行了归类,他复习的主题是(     

①1984年,中英签署联合声明; ②1987年,中葡签署联合声明;

③1992年,“九二共识”达成;     ④2005年,《反国家分裂法》实施

A.民族团结

B.国家统一

C.国防建设

D.对外开放

14、在1909年的一次通车典礼上,有代表充满激情的说:“筑成此路,为中国人吐气矣!”修建这条铁路的总工程师是

A.詹天佑 B.侯德榜 C.李鸿章 D.严复

15、2015年10月,她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她成为首位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她”是

A.莫言

B.袁隆平

C.屠呦呦

D.钱学森

16、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我们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挫败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图谋。这反映了(     

①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②武力解决是实现统一的唯一途径

③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期盼两岸早日统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有人曾经这样评价过戊戌变法:“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指该运动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B.成功地挽救了民族危机

C.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 D.否定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18、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响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 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B. 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开

C. 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D. 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为响应这一号召,中国掀起了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运动

D.护法运动

20、1953年,中印两国曾在北京签订了《中印两国关于中国西藏地方与印度之间的通商与交通协定》,这个协定的前言中的“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等内容,后来被称为

A.独立自主的准则

B.“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相互尊重、主权平等原则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_______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开始掌握了核技术。

22、1919年爆发的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3、结果:蒋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内战、________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24、7世纪初,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 ______

25、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机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创办的__________(机构),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26、1988年,建立的最大的经济特区是______

27、被称为“宣言书”、“宣传队”、“播种机”的长征于_________年10月结束,红军二、四方面军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_________地区胜利会师。

28、占领南京结束国民党政权统治的战役是_______

29、由陈独秀创办的《_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最重要的阵地;中华民国建立后,颁布了《___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重要文件。

 

30、开辟了中国经济近代化道路的运动是: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请列举新文化运动所提倡和反对的相关内容。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伟大战略,也是今后党中央和政府工作的重心,历届党中央和政府都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中外历史上就解决农业问题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第一代领导人在建国初期(1950年)实行了什么政策,促进了农业迅速发展?

(2)以邓小平为首的中共第二代领导人,实行怎样的具体政策促进了中国农村改革?效果如何?

(3)毛泽东、邓小平实行上述政策的相同主旨是什么?

33、中国现代史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改革开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程,展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的事件。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什么?

(3)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的事件。

(4)改革开放使我们富裕起来,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当时在农村推行的是什么制度?对外开放是从建立经济特区开始,成为经济特区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的是哪个城市?

(5)写出现今领导我们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建设的核心人物。

(6)结合今天我们生活的巨大变化,谈谈你的感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一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不懈探索】

材料一: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英勇抗争】

材料二: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庚申之变”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和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了30多年的“自强运动”。

——郑家馨《中华文明同西欧工业文明的融会和碰撞》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二中的“自强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故人君与千百万之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今变行新法,故为治强之计。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认为国弱的主要因素以及强国的具体主张。

材料四:戊戌新政不只是继承了洋务新政的遗产,……更多的是对洋务新政的超越。戊戌新政的口号是“保国”,……在这个口号的后面,还有更为真实的“兴西学”“兴民权”“开民智”口号和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制度的目的。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领导力量、政治主张、经济主张方面总结戊戌变法对洋务运动的“超越”的主要表现。

【感悟历史】

材料五: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的各个领域都步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经济良性发展,可以为国家其他领域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

(5)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