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近代许多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核心知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所示的刊物 中,高举“民主、科学”大旗的是
A.《知新报》 B.《新青年》 C.《时务报》 D.《民报》
2、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 消灭了个体农民
B. 消灭了资本主义
C. 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D. 消灭了剥削制度
3、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4、1953年,彭德怀曾说:“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是彭德怀对什么事件评价(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和平解放西藏
D.抗美援朝
5、电影《甲午风云》中再现的场景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洋务派设立翻译馆
D.天津保卫战
6、“查屠杀最惨厉之时间,厥为26年12月12日至同月21日,亦即在谷寿夫部队驻京之期间内”,材料“屠杀”对象的数量是
A.20万以上 B.25万以上 C.30万以上 D.35万以上
7、孙中山先生最大的特点是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的理想。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通过哪一斗争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
A.广州起义
B.广西起义
C.辛亥革命
D.二次革命
8、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B.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
C.鲁迅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D.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9、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这是( )
A.南昌起义
B.黄埔军校的建立
C.辛亥革命
D.三湾改编
10、《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该史料中“坚决地出击”发生于
A.1906年 B.1910年 C.1911年 D.1912年
11、在义和团兴起过程中,曾经提出的口号是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均田免粮”
D.“师夷长技以制夷”
12、毛泽东的下列题词,旨在推动文学艺术繁荣发展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C. 向雷锋同志学习
D. 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13、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颇多,并攻克了重要据点……”该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C.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4、梳理线索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图中空格所代表的历史阶段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深入实施“一带一路”建设
C.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5、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重要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史料中,能够证明日本对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是( )
A.
B.
C.
D.
16、井冈山现已成为我国传统的革命教育基地,下列事件与之联系最紧密的是( )
A.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毛泽东、朱德两支革命队伍胜利会师
C.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红军长征从此经过
17、每逢星期一,我国中小学校都举行升国旗、唱国歌的仪式。下列会议中,确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的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中共一大
C.中共二大
D.第一次中央人民政府会议
18、历史照片不仅具有文物保护价值,同时也是重要的历史史料。下面三张照片共同反映的历史主题是( )
图1 红军翻过的夹金山 图2 泸定桥 图3 红军走过的水草地
A.国民革命,消灭军阀
B.万里长征,播撒火种
C.东方战场,全民抗战
D.民族独立,国家新生
19、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明确概括和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④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A. ①④②③
B. ②①③④
C. ③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美国独立战争最大的不同点是( )
A.革命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英国殖民统治的阻碍
B.革命过程中出现了武力抗争
C.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D.革命后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21、中国近代史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一部探索史。结合所学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2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_______》。1945年。国共双方在重庆进行谈判,签署了和平建国的《_______》。
23、
在1919年以前,中国近代化历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经济、政治、文化领域全面启动,并逐步深入展开。
——《全球通史》
中国近代化历程 | 主要特点 | 相关重大事件 | 代表人物 (各写4个) |
第一阶段 | ① | 洋务运动 | ② |
第二阶段 |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 ③ |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
④ | |||
第三阶段 | ⑤ | 新文化运动 | ⑥ |
24、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多万平方千米;________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
25、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6、填空题。
(1)1952年底,除部分_______ 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_______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曾经涌现出大批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 ,县委书记 等。
(3)中共________的召开,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中共_______的召开,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 开始,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从1985年起, 改革全面展开,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8、标志近代史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标志新民主主义开端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
29、人民空军是在_____________(军种)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空军刚刚诞生,就面临抗美援朝战争的考验。导弹部队在现代化军队中不可或缺,中国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是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该部队于2015年更名为_____________。
30、根据以下描述,猜猜“他”是谁?
(1)他在与英国人较量中,既表现出御侮的民族气节,又表现出接纳新知的开明。他被誉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代表作有《四洲志》。他是
(2)他出生寒微,考中状元,但并不满足于仕途。甲午战败后,他提出实业和教育是“富强之大本”,在家乡创办大生纱厂,主张“实业救国”。他是
(3)他领导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然而他的生命没有像他的精神那么长久,最终亡于张作霖这个刽子手下。他是
(4)他是一个伟大的维新战士,放弃逃亡,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是他临刑前的豪言壮语!他是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从19世纪中期起,中国各个阶级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站在时代前列,率先发出“振兴中华”的呐喊。武昌起义的枪声,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中华民国的成立,实现了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材料三 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超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陈独秀《敬告青年》
(1)材料一中的“变法”指的是什么事件?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3)根据材料三和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哪两种方法可以救治中国?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建国,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却使中国再燃战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在哪里举行和平谈判?
(2)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1947年夏,刘邓大军的什么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33、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师夷长技的主张遭到强烈反对,但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为生存计还是不得不实践这一主张。首先从军事利器的引进仿制逐渐推广深入到全面学习西方机器大工业所需的科学技术学理的层次和阶段
——雷颐《取静集》
材料二 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
——雷颐《取静集》《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
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其对民主与科学的张扬,对封建礼教的批判,通过新的表达方式普及到社会和民间,使国人又接受了一次思想的洗礼,启蒙了他们的民主精神,增进了他们的科学意识,推动了他们的思想解放。
(1)材料一“师夷长技”得以实施是在什么运动中?根据材料一,概括该运动的背景。
(2)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新的救国之道”是在什么运动中实践的?这个运动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认为能解中国“千年专制之毒”的解药是什么思想?这个思想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
(4)根据材料四,概括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5)中国的近代化探索有何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