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家日本企业在征得清政府同意后,在杭州开了一家工厂。此事最有可能发生在( )
A. 鸦片战争后 B. 洋务运动后
C.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D. 甲午中日战争后
2、中国共产党成立于( )
A. 1919、5 B. 1920、7 C. 1921、7 D. 1922、7
3、我国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B. 中国共产党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D. 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4、毛泽东总结中国近代历次农民起义失败时说过:“没有农民办不成大事,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下列事件属于“光有农民办不好大事”的是( )
A. 洋务运动 B. 辛亥革命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5、从1926年12月到1927年1月,全国各地先后有56位将军宣布加入国民革命军。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直接引起上述情形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B.中国共产党成立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D.国民党一大召开
6、与“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三个关键信息有关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 北平 B. 南京 C. 重庆 D. 武汉
7、1984年3月24日,55位厂长、经理联名在报纸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
A.允许企业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8、历史遗迹丰富了我们对历史的直观感受。下图为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它见证了( )
A.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诞生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开始
D.人民军队的创建
9、如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有计划性
B.“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0、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 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B. 开平煤矿
C. 湖北织布局
D. 汉阳铁厂
11、某历史小组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海浦东开发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资料,由此可见该小组研究的题目是( )
A.民族团结
B.改革开放
C.国防建设
D.曲折探索
12、1991年一记者问张学良说:“假如时光能倒流,您还会如此做吗?”张毫不犹豫地回答道:“我还是一样那么做。假使事是如此,我还是那么做,别说软禁五十年,枪毙了,我都不在乎。”张学良至今不后悔这件事,是因为这件事在当时产生的重要影响是
A. 实现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B. 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标志着十年内战完全结束
13、下图是刘伯承在战争年代的大别山三角峰拍的一幅老照片,它应摄于( )时期。
A. 红军长征 B. 抗日战争 C. 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 D. 战略大决战
14、1859年,伊格那提业夫调停中国与列强的冲突,并借此为他的母国攫取了面积广大的中国领土。他的母国是(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15、九一八事变后,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送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赋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诗中的“山河”主要是指
A.华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华南地区
D.华东地区
16、下图是19世纪末英国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名为《日本,巨人杀手》的漫画,漫画中中国巨人被小个子的日本人掀翻在地漫画中这一现象引发的民族危机是
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C.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
17、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8、1953﹣1956年,党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分别是( )
A.互助组、生产队
B.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
C.公私合营、赎买
D.人民公社、生产合作社
19、蒋梦麟在《西潮》中写道:“日本……在1894年出其不意地咬了东亚睡狮一大口……这只东亚睡狮这时可真有点感到疼痛了。”材料中“睡狮”“感到疼痛”之后开始了(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20、邓小平说:“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并不是我们参加谈判的人有特殊的本领,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这几年发展起来了……也是中英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材料中强调的是香港顺利回归祖国的( )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21、依据所学,完成下列“标志着”的历史事件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2)标志着鸦片战争结束的历史事件是——
(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
(4)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5)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事件是——
(6)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的战争是——
(7)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道路的标志性事件——
(8)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9)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封建帝制的标志性事件是———
(10)标志着在近代中国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的风暴的历史事件是——
2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北伐战争中,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取得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2)1927年,________________成立,蒋介石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23、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________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
24、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_》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_________________》。
25、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____;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是______。
26、爆发:时间:1919年5月4日,中心:___________主力:___________口号:___________(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27、到19世纪80年代为此,______割占中国北方领土________。成为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
28、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军在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9、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为此,某校八年级(1)班开展了“弘扬爱国情共筑中国梦”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一路逐梦风雨兼程】
(1)小华同学在梳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的逐梦历程时,制作了一张知识卡片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其中的片段,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时 间 | 重大事件 |
1921年7月 | ______诞生 |
1923年6月 | 中共三大召开 |
1927年8月 | ______起义 |
1935年1月 | ______召开 |
【梦想绽放给力前行】
(2)在小组讨论中,小明同学就上述卡片所填的三个重大事件分别从“开天辟地”、“武装斗争”、“生死攸关”方面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请你据此也作扼要说明。
【同心筑梦气势如虹】
(3)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复兴。通过探究和交流,你感悟到了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的哪些优秀精神品质?
30、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31、伟大的历史转折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1978年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开幕(22日结束)。这两次会议都是中共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请你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容及意义。
32、西安事变爆发的原因有哪些?
33、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34、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模拟红色旅游,继承革命精神”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第一站上海】
材料一: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链头撞击,和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1)材料一中“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的红船”的事件指什么?该事件有何重要意义?
【第二站南昌】
材料二:刚刚成立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他们又继续战斗”开始于哪个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第三站井冈山】
材料三:井冈山位于反动力量薄弱,这里还有较好的群众基础和党的组织基础,并且留有一定数量的农民自卫军。
——《中国近代史》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谁的领导下建立的?它的建立说明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革命道路?
【第四站遵义】
材料四: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断打开新局面最重要的保证。
(4)这次会议发生于哪一事件途中?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什么标志意义?
【第五站延安】
材料五: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在日本占领的广大地区内,发动组织和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组织抗日政权,使这些地区成为坚持敌后抗战的根据地。
(5)抗日战争期间延安成为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哪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6)通过以上红色旅游的历程,你有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