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文明古国中,拥有金字塔的国度是

A.古希腊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巴比伦

2、“1919年5月4日发生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先进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35年12月9日发生的‘一二九运动’是抗战动员的运动,是准备思想和干部的运动,是动员全民族的运动。”这表明两场运动都(     

A.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B.促进全面抗战开始

C.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3、对下面年代尺中提供的时间,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中国近代遭受外来侵略的全过程

C.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D.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和瓦解的历史

4、在一篇题为《中国简史》的杂文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展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反映了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D.表现了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精神

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

A.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 B.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C.国共第二次合作开始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6、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关闭已久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得出此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允许外国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条约是

A.《马关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南京条约》

8、以下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对当时战争形势的影响是(   )

A.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B. 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

C. 表明了南京国民党政权的垮台   D. 全国性抗战从此开始

 

9、为了更好地开展“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某地准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一部电影,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     

A.   

B.   

C.   

D.      

10、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指(       

A.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

B.以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中心

C.以坚持改革开放为中心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11、为了弘扬长征精神,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A.红军长征过程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爬雪山,过草地,挥师北上

C.1935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胜利后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12、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最基本的资源,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曾说:“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民真正将土地“抓”在手中开始于

A.安徽凤阳小岗村

B.深圳经济特区

C.上海浦东开发区

D.陕西延安解放区

13、“中国共产党人从来就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合作者和继承者。”下列史实中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①南昌起义 ②黄埔军校 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长篇小说《建国伟业》以“召开一届政协会,接生一个新中国”为主线。那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以下有

①制订并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决定建立人 民英雄纪念碑④隆重举行开国大典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并提出了当时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使之成为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A.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中共十二大

16、使国共内战基本结束,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的人物是(     

A.陈独秀

B.孙中山

C.张学良、杨虎城

D.李大钊

17、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此文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功、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18、为了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2001年12月,我国成功加入了(       

A.世界银行

B.世界贸易组织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联合国

19、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哪一事件之后(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20、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最能直接反映《扯线木偶》漫画寓意的是(       

A.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

D.清政府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打土豪,分土地,建立革命政权,开展游击战争,创造了"______"局面; 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地区)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22、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________

23、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____________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24、1912年(即民国________年),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________》.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5、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长期共存、________________、荣辱与共。

 

26、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也离不开中国。根据提示写出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的名称。

(1)1991年我国加入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是_________________

(2)2001年6月中、俄等六国在上海结成的新型区域性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3)2001年12月加入的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组织是_______________ 。

 

27、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28、北伐和西征:北伐军全军覆没。____取得重大胜利,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29、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割地最多的条约是《______》。

30、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定都天京后,颁布______ ,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回答下列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问题:

(1)为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1986年颁布实施了什么法令?

(2)全国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哪一年?

(3)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什么为国策确立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4)作为接受义务教育的你应该怎样做?

32、近代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写出主要条约的名称及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近现代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轨迹分析,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最大的创新者。中国共产党的生命力 所在就是持续的创新力,概括地讲,制度创新、道路创新、理论创新、改革创新,构成了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中国创新集成”。

依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从不同角度各选一例史实对中国共产党的创新加以论述,并谈谈你从中获 得的启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200字左右)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今年是辛亥革命110周年,孙中山先生等革命先驱的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今天仍激励着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族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

材料三:他不过是我国旧环境产生的一个超等的大政客。在他的任内,他借了一大批外债,用暗杀的手段除了他的大政敌宋教仁,扩充了北洋军队的势力,与日本订了民国四年的条约,最后听了一群小人的话,幻想称帝。等到他于民国五年6月6日死的时候,他没有做一件于国有益、于已有光的事情。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经过近代以来的长期艰苦奋斗,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迎来了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光荣,也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使命。孙中山先生说:“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国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我呼吁,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发扬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精神,携手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中的划线内容代表的是该指导思想中的哪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二中“将树砍断了的”含义,为什么又说“树墩还在”?

(3)“他”是谁?针对“他”暗杀宋教仁、幻想称帝,孙中山又领导了什么斗争?

(4)请结合材料四谈一谈,你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哪些努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