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上半年,陕西农村普遍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改革。这一改革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温饱问题开始得到根本解决。下列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这一改革率先在陕西开展

B.改革后农民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C.改革后农民实现土地私有

D.改革后农村统一经营、集中劳动

2、2020年12月1日,圆明园马首铜像结束百年流离,成为第一件回归圆明园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导致圆明园马首铜像流失海外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3、近代中国一些报刊杂志在传播新思想、新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初,被读者评价为“青年得此,如清夜闻钟,如当头一棒。”的刊物是

A. B.

C. D.

4、新文化运动最为重要的阵地是

A.《狂人日记》和清华大学

B.《新青年》和清华大学

C.《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D.《狂人日记》和北京大学

5、邓小平曾说过:“毛泽东同志犯了一个错误,这是一个伟大的革命家犯错误,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犯错误。”从历史上来看,这里的“错误”指的是

A.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C.领导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D.晚年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6、这个城市有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这个城市”指的是

A.武汉

B.兰考

C.鞍山

D.大庆

7、陈独秀曾说,“中共一大时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中共二大时就脚踏实地了”。下列选项中对“脚踏实地”理解正确的是(     

A.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B.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

C.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正式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8、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这段话旨在强调(     

A.农民已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

B.中国农村所蕴藏的革命力量

C.联合各个革命阶级的重要性

D.对中国革命对象的正确认识

9、1926年胡适在英国进行了三次演讲。英方为胡适做广告时使用了“中国文艺复兴之父”来推介。下列关于这场“中国文艺复兴”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倡使用白话文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旗帜

C.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了条件

D.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0、下图雕塑《较量》中折断的“烟枪”、有力的双手,诉说着“虎门销烟”的历史和不屈的精神。与之直接相关的人物是(       

A.陈化成

B.林则徐

C.关天培

D.左宝贵

11、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A.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12、中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也是思想解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先后克服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公有制崇拜”。其中克服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一步是指

A.1961 年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B.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十三大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

D.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中英签订的《南京条约》并未对鸦片贸易做任何的规定。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战争与鸦片贸易元任何关系

B.战争主要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C.英国害怕受到国际舆论谴责

D.中国已默许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14、“当国际‘救援’部队一路打到北京时,这场排外救国的努力即被证明失败了,结果各国公使馆被救,朝廷出逃。”材料描述的战争结束后(     

A.上海成为了通商口岸

B.沙俄占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

C.外国人可以投资办厂

D.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5、下列历史事实按出现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①“一五”计划          ②改革开放          ③中共八大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②③

16、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对于自治区域来说,这一制度有助于( )

①因地制宜,发展本地事业 ②消除民族差别,实现民族融合 ③在统一主权下自主行使地方自治权 ④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7、袁世凯复辟帝制迅速败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护国运动的迅速发展   B. 帝国主义放弃支持袁世凯

C. 北洋军阀内部分化   D. 卖国和复辟帝制的行为不得人心

 

18、这座高16米、由花岗岩砌成的纪念塔(下图)位于锦州市凌河区烈士陵园内,为纪念在某战役中英勇献身的革命烈士。这场战役的胜利后,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占了优势,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稳定的战略后方。这次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9、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救亡图存和实现现代化而奋斗不息。以下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洪秀全——义和团运动

B.康有为——洋务运动

C.谭嗣同——维新变法

D.丁汝昌——抗击八国联军

20、下表反映的是1926年12月广东省中国国民党党员的职业统计。这一职业分布应出现于

A.国民革命运动时期

B.红军长征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2、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割________,《北京条约》中,清政府割________地方一区给英国。

23、1950年~1952年,在新解放区完成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_______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_______成为了土地主人,大大解放了生产力。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事件。

(1)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2)“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

(3)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

(4)洗雪了我国百年国耻——

25、我国改变工业落后面貌的标志是(_____)。

26、教育的发展

(1)兴办学校: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先后兴办了_____、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先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______。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又决定创办______

(2)新式教育的发展:1902年,清政府废除______。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______,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至此寿终正寝。与此同时,清政府还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______逐渐发展起来。

27、________ ,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8、________会师,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______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29、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誉为“中国禁毒第一人”和“世界禁毒先驱”的近代伟人是: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3)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4)洋务运动中的第一个近代外交机构是:

(5)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30、英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1)面对刽子手,   仰天长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2)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   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抵抗日本的侵略。

(3)1940年,八路军以 为总司令发动了百团大战,增强了人民的抗战信心。

(4)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 ”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企业。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普遍期待和平建设国家。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很大努力。在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力求以和平方式建立新中国。但是,国民党坚持独裁统治,于1946年发动了全面内战,中国历史进入到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的事件是什么?与此相关的文件是?

(2)哪一事件使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3)为了进行主力决战,人民解放军发动了哪三大战役?

(4)结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结局,谈谈你的感想。

32、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于哪一年、在哪里宣哲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的名称是什么?它后来被谁废除了?

(3)辛亥革命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是?

33、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的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方针。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1911年,在他的领导和影响下,震惊世界的……革命取得成功。

(1)材料一中,1840至1901年,资本主义列强发动了哪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材料一中,哪一个条约的签订标志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3)材料二中,“先生”是指谁?他领导的这场“革命”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从政治、思想角度说明“革命取得成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