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人物中属于洋务派的是
A.
B.
C.
D.
2、1937年11月28日《泰晤士报》:“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但一般所认为不能保持一日之地,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材料中的“上海一隅之抵抗”是指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枣宜会战
3、17.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李鸿章——洋务运动 B. 魏 源——戊戌变法
C. 孙中山——辛亥革命 D.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
4、(题文)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实现的主要背景是
A. 九一八事变爆发 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C. 全国性抗日战争爆发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5、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这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
6、中国共产党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一项基本政策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区域自治 C.民族沟通 D.发展民族经济
7、“1895年清政府割让台湾后,在内乏饷械、外无援兵的情况下,不甘做亡国奴的台湾人民和部分留台清军,对日本的占领进行了顽强抵抗……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大小100余次战斗,抗击日本3个近代化师团和1支海军舰队,先后打死打伤日军3.2万多人。”这段材料描述的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的( )
A.原因 B.目的 C.经过 D.影响
8、以下是《巨变·改革开放40年中国记忆》中对相关史实的评述,其中属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
A.从“绿皮车”到“子弹头”
B.华丽的时空跨越
C.从“样本”走向转型
D.红手印农民
9、下图是位于沈阳一座纪念馆中的雕塑,其设计是为纪念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事件标志着( )
A.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
C.农村革命根据地创建
D.中国开始艰苦卓绝抗战
10、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下列表述中与中共七大无关的是( )
A.毛泽东做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B.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D.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11、血的教训警醒着中国人民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血的教训”是日本侵略者制造了(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洋务运动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企业是( )
A. B.
C.
D.
13、民国时期“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面包蛋糕水饺汤包,一应俱全。这反映了
A. 教育事业蓬勃兴旺
B. 中西风俗共存共容
C. 交通运输快速发展
D. 通讯工具多种多样
14、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国家的独立、人民的幸福,浴血奋战,威震敌胆,下列军事行动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渡江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平津战役 ④百团大战.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②③①④ D. ②④①③
15、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救国。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还有一个人是张謇,他选择的道路是( )
A. “实业救国” B. 师夷长技 C. 戊戌变法 D. 民主科学
16、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下列事件发生在1912年的是( )
①中华民国的建立 ②武昌起义
③宣统帝下诏退位 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8、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它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如图照片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人民公社的建立
D.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19、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是( )
A. 武昌起义 B. 萍浏醴起义 C. 安庆起义 D. 镇南关起义
20、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有一篇《清国留学生抵达旧金山》的报道。不是该批留学生被派去美国的目的是
A. 学习西方军事技术
B. 学习西方制造技术
C. 学习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21、《_________________》的签订,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2、1945年8月,毛泽东在___________ 等人陪同下,到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达成和平建国的___________。
23、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在华北发动____,这场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4、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1)时间:1922年7月。
(2)地点:上海。
(3)内容: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⑭__________。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4)意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⑮_____________的民主革命纲领。
25、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________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
26、观察下图,将代表下列地区的字母代码填入图中对应方框内。
A.1951年5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B.1949年9月和平解放的地区
27、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19世纪________年代。标志:_______的广泛使用, 。特点:_______同_______紧密结合。 时代特征:人类社会进入“________”。
28、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成功收复新疆;黄海海战中,爱国将领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9、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_____上来,实行_____的历史性决策。
30、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1)北伐战争中,________领导的独立团,取得汀泗桥和贺胜桥战役的胜利,为第四军赢得“铁军”的美誉。
(2)1927年,________________成立,蒋介石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权。
(3)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__会师,宣告了长征的胜利结束。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下列时间轴,提炼一个主题,并进行叙述。
32、请简述《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33、想一想: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十六字纲领,该纲领后又被解释为三民主义学说。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三民主义与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关系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①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② | 规定官员必须在朝廷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
③ | 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
④ | 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改姓汉姓 |
⑤ |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
⑥ | 以汉服装代替鲜卑服 |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中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区别开来。
改革 | 商鞅变法 | 孝文帝改革 |
序号 |
|
|
材料二 北魏虽然统一了北方,但要巩固政权,还必须解决面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因为旧贵族的特权和旧部落习俗密切相连,因此当时改革鲜卑旧的习俗,就成为北魏统治阶级急需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不可不读的中国历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北魏改革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鲜卑旧习俗”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 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其震撼和影响却日久弥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正如戊戌变法百年纪念碑文所说:“戊戌变法实开中国近代改革之先河,冲击专制桎梏,刷新风气,启示后人,功不可没”。
——马立诚《历史的拐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戊戌变法历史功绩的理解。(不可照抄材料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