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略,历来坚决反击,打击洋枪队的是(

A. 太平军   B. 义和团   C. 北洋舰队   D. 林则徐

 

2、将下列战役的序号与相关列强侵华战争前的字母符号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a.八国联军侵华  b.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A.①——c  ②——a  ③——b B.①——b  ②——a  ③——c

C.①——b  ②——c  ③——a D.①——a  ②——c  ③——b

3、“中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优势体现在,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民众参与度高。”法国政治学者、巴黎第八大学名誉教授托尼安德烈亚尼所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诞生于(       

A.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4、在解放战争中,被毛泽东喻为“从中央突破,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腔”的军事行动是

A.转战陕北 B.挺进大别山 C.平型关大捷 D.武汉会战

5、《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在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必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怡当的评价是(     

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

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

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

D.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6、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比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显得更为艰难和曲折,是因为( )

A.外国列强的侵略加速了中华民族危机 B.本国资本主义经济脆弱,发展慢

C.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 D.官僚资本的严重阻碍

7、《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条约规定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中,不在福建境内的是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8、2022年4月16日9时56分,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完美着陆,太空“出差”三人组平安回家。在执行本次任务的三人中,曾经于2008年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行太空行走的是(     

A.王亚平

B.翟志刚

C.叶光富

D.杨利伟

9、1936年12月12日《张杨对时局宣言》:“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变……学良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材料中“最后之诤谏”指的是(       

A.北伐战争

B.东北易帜

C.一二九运动

D.西安事变

10、某学校的学生用话剧在表演北京大学的前身——京师同文馆(1862)刚创立时的一个 情景,以下选项中符合该场景的是

A. 校园里的男生都是短发   B. 日本老师在生物课上讲解人体结构

C. 一些学生在学习英语   D. 集会上学生都穿着整齐的西装校服

11、鸦片战争后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对此,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这说明

A.太平军是为了反抗入侵的英军

B.封建经济的瓦解迫使农民起来反抗

C.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D.鸦片战争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12、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人是

A. 黄兴

B. 宋教仁

C. 袁世凯

D. 洪秀全

13、下列不平等条约中赔款数额最多的是

A. 《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

C. 《北京条约》

D. 《辛丑条约》

14、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要求,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方面的史论,搭配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15、清政府被迫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的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黄埔条约》

D.《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16、“朕钦奉隆裕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南北暌(分离)隔,彼此相持……徒以国体一日不决,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民军起事”指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17、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推动中国企业第一次创业高潮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开始改革开放

B.扩大企业自主权

C.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D.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18、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 奴隶制不得人心   B. 国王无能

C. 周边小国势力强大   D. 统治残暴,失去民心

 

19、在近现代的中国,口号、标语往往是时代的折射。下列口号或标语出现在五四时期的是

A.“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B.“外争国权”“拒绝和约签字”

C.“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D.“打倒列强,除军阀”

20、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结论“《辛丑条约》的签定,使清朝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所依据的史实是

A.拆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重要地区

B.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

C.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加上利息共9.8亿两

D.在北京东交民巷设使馆界,不许中国人居住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同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3)再一次确定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22、1936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________会师,长征胜利结束;19466月,国民党反动派对________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3、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事件是______,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______ 

24、在下列横线上填上与之对应的事件的序号

A.西藏和平解放 B.《共同纲领》   C.土地改革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E.三大改造 F.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G.一五计划完成 H.中共八大

(1) 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2) 彻底摧毁了在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3)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4) 标志着中国大陆获得统一

(5) 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6)   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7)   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8) 在我国建国初起临时宪法的作用

 

25、代表:陈独秀:《___________》,明确提出“文学革命”的口号。胡适:发表《___________》,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鲁迅:1918年,发表《___________》,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李大钊

26、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27、____________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____________年解放区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写出和下列人物有关的历史事件。

A.   B. C.

A B C

 

29、列举下列历史事件: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是________

②70年代,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是________

30、巩固措施:中共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________的土地政策,发展生产,使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新华网北京2015年10月9日电10月9日,纪念辛亥革命104周年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请回答下面问题:

(1)辛亥革命前孙中山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叫什么?

(2)孙中山把这个政党的十六字纲领在其机关刊物上进一步发展,成为了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

(3)辛亥革命爆发的地点在哪里?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

(4)辛亥革命在思想上的影响是什么?

(5)如果两岸共同举行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活动,你认为有什么重大意义?

32、简答题。

(1)根据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四次侵华战争,请你依据所学历史知识,指出分别是指哪几次?

(2)请你写出第一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侵略者的炮口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赔款数量最多,主权丧失最严重,最终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的这一条约是什么?

(4)对于近代中国被侵略的历史,你有什么感慨?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放任自流,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人民痛感鸦片危害,强烈要求禁烟。

材料二  北京西郊,青山绿水,风景优美。清朝几代帝王调集全国的能工巧匠,历时150年,在这里建造起中西结合、豪华壮观的皇家园林。这座皇家园林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洗劫一空(见如图)。

材料三  从今以后,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并自由出入所有港口。

——《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1857年5月9日)

黑龙江、松花江左岸,由额尔古讷河至松花江海口,作为俄罗斯国所属之地;右岸顺江流至乌苏里河,出海口作为大清国所属之地;由乌苏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连两国交界明定之间地方,作为两国共管之地。

——《瑷珲条约》(节选)

(1)依据材料一,禁烟运动的领导人是谁?

(2)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这座皇家园林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三,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在领土、主权方面有什么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倾听历史的回声

材料一: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

材料二:1949年10月1日人民日报头版

 

材料三:油画《开国大典》

 

材料四:全国政协一届代表谢邦定回忆自己亲历的开国大典

国旗升到杆顶的那一刻,广场上30万群众再一次沸腾了,震撼人心的呐喊声甚至盖过了隆隆的礼炮声。紧接着毛主席宣读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告,主席的声音特别洪亮。当他读完结尾“特此公告”这4个字时,全场又是雷鸣般的欢呼声!毛主席宣读完文告,阅兵式就开始了。当朱老总的检阅车驶过受阅部队时,他振臂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1)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___。

(2)上述材料中史料价值最高的是材料________;具有艺术想象成分的是材料___________和材料____________。

(3)材料四是亲历者的回忆,有一定的可信度。不过在使用这类口述史料时,需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可靠性。你认为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4)为了增强可信度,我们可以再寻找哪些类型的史料来佐证材料四?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