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初一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图是一同学做的读书卡片,据此判断他学习的是

A.抗日战争

B.五四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义和团运动

2、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A.中华民国的兴起 B.《中华民国约法》的颁布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D.《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3、“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委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南京大屠杀惨案

C.抗日将士血战台儿庄

D.旅顺大屠杀惨案

4、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制定的(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十一届三中全会   D. 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5、“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便是台湾。……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一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爱国诗人闻一多的《七子之歌·台湾》道出了赤子对母亲的眷恋,对回归祖国的呼唤。诗中“酷炎的夏日”指的是(

A. 英国的殖民统治   B. 法国的殖民统治   C. 德国的殖民统治   D. 日本的殖民统治

 

6、“第十一条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第三十条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四十五条 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上述条款出自

A.

B.

C.

D.

7、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西藏地区的建设。下列哪项成就是在“一五”计划期间完成的(     

A.西藏和平解放

B.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

C.建成青藏铁路

D.西藏完成了土地改革

8、严复译述的(   ),把西方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A. 《海国图志》   B. 《泰西水利》   C. 《天演论》   D. 《论法的精神》

9、京师大学堂,是北京大学在1912年之前使用的旧名。它创办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与它的创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鸦片战争

B.戊戌变法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这些规定(  

A.保障了少数民族的自治权利

B.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法律依据

C.加快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

D.体现少数民族具有优先发展权

11、在长征中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事件是(     

A.胜利会师

B.遵义会议

C.四渡赤水

D.过雪山草地

1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主义的阻碍       ②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民族工业总体来说比较落后              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内陆地区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四次变革,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土地改革 ②人民公社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农业生产合作化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14、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为了揭穿几千年来君主专制的真面目而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A.《雷雨》

B.《骆驼祥子》

C.《婀阿Q正传》

D.《狂人日记》

15、原苏联某总理在评价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时说:“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正沿着一条正确的道路稳步前进。”这条正确的道路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B.照搬苏联的道路

C.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D.人民公社化道路

16、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以“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不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序号

资源

名称

A

视频

《开天辟地》、《开国大典》

B

图片

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十九大习近平发表报告

C

文献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D

旧址

嘉兴南湖红船旧址;延安七大会场旧址

A.A

B.B

C.C

D.D

17、额尔金的秘书称,彻底平毁圆明园,不但“可以留一不易泯灭,永久保存在人们脑海的痕迹”,以示对清帝的“责罚”,而且可以证明“联军已经旗开得胜,耀武扬威地占据了北京”。材料中的“联军“指(     

A.英俄联军

B.英法联军

C.英美联军

D.八国联军

18、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材料反映了洪仁玕提出的经济主张是(     

A.解决贫富分化严重的社会问题

B.建立“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C.学习西方社会的先进政治制度

D.发展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改变买卖奴隶的现状

19、在香港交接仪式上,庄严宣告“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是( )

A.江泽民

B.邓小平

C.胡锦涛

D.习近平

20、从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詹天佑的“各出所学,各尽所职,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到佟麟阁的“国家多难,军人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A.国家产生,社会变革

B.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C.百年屈辱,民族抗争

D.曲折前进,民族复兴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洋务运动的口号:________

22、____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鸦片销毁;____率清军收复新疆。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年份

(1)公车上书开始于——

(2)中国同盟会建立于——

(3)五四爱国运动开始于——

(4)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

(5)黄埔军校创办于——

24、识图《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

(1)写出洪秀全开始发动起义的地点。

(2)写出太平天国的都城。

25、(1)公元前3100年左右,非洲东北部尼罗河流域建立起统一的奴隶制国家,金字塔是这一王国的文明象征,那么,这个奴隶制国家是_____

(2)基督教的创始人是传说中的_____;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____

(3)文艺复兴的先驱是_____,其长篇诗作是_____

26、中国近代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_________,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事件是___________

27、科学发展观在______(会议)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第_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8、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事件是 ______

29、读图

(1)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在①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此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上图中①所代表的地名________

(2)图中④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④为甘肃的________。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3)上图是两个历史人物合影的照片,该照片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是________

(4)照片中“下面人物”在周恩来等陪同下前往国民政府陪都谈判。““下面人物” 是________

30、191112月,各省代表在南京集会,选举____________为临时大总统。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2)近代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3)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的是:

(4)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是:

(5)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标志是:

33、我国导弹部队的主要任务。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我国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探索的道路,是一段艰辛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编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草案提出……(在此)期间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总值1957年比1952年增长48.2%。

——《五十年国事纪要˙经济卷》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现社会变革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说1952-1957年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举措及其工作重心,并列举该时期工业、交通建设的主要成就各一例。

(3)根据材料三中1957-1960年、1966-1971年两个阶段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疫情之下,中国在国内外均展现出大国担当精神。结合我们的社会主义曲折探索历程,说说中国想要长久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当如何做?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