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文艺复兴是一场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运动,对此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开始时间

B.代表人物

C.运动实质

D.核心思想

2、在古代往来的三大洲之间,做生意的同时也传播文化,被誉为文化使者的是(     

A.埃及人

B.犹太人

C.日本人

D.阿拉伯人

3、下列最能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起到积极作用的是 (   )

A. 促进人类文明的传播   B. 使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C. 引发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D. 把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

 

4、印度民族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

A.西班牙

B.英国

C.法国

D.葡萄牙

 

5、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名不副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词与说法。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不副实”的名词,下列不属于这一类的是( )

A.阿拉伯数字 B.文艺复兴 C.印第安人 D.鉴真东渡

6、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给“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大的可能性和更加现实的道路”,创造了有利于民族独立运动成功的内外新因素、新条件。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②万隆会议的召开  ③非洲年的出现 ④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其思想对应正确的是

A.孟子——“法治”中央集权 B.韩非子——“兼爱”“非攻” C.墨子——无为而治   D.荀子——实行“礼治”

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以下史实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A.工业革命   B.美国南北战争

C.亚历山大东征   D三角贸易

9、“美国,从战争中诞生,从战争中兴起,从战争中富强,从战争中攫取利益。美国200多年的历史,每一次战争,都是其国运的转折点”。材料中“从战争中诞生”的战争指的是(     

A.独立战争

B.南北战争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美西战争

10、某法律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由此该文件(  

A.结束了英王的君主身份 B.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 D.保留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11、历史课上,同学们讨论了“公职人员抽签产生、10个主席团轮流执政、公民大会、津贴制度”等内容。据此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是

A.奥林匹克运动会 B.希腊城邦的小国寡民

C.斯巴达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民主政治

12、下列没有涉及侵犯中国主权和危害中华民族利益的国际条约是

A. 《凡尔赛和约》

B. 《雅尔塔秘密协定》

C. 《九国公约》

D. 《开罗宣言》

13、一位希腊首领曾指出:“依我看,法国革命和拿破仑的所作所为使世人知道了世界的真相。”“真相”的发现有助于( )

A. 资本主义的萌芽   B. 殖民统治的扩张

C. 自由平等的追求   D. 世界和平的维护

 

14、1945年以后的40年间,大约有100个国家从其欧洲领主中取得了独立,其中经济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有

A. 印度   B. 古巴   C. 韩国和新加坡   D. 埃及

15、1872年,在容闳的推动下,清廷派遣留学生之事得以实行,留学年限为15年。幼童赴美留学后,不少留学生脱下长袍穿上西装,参加各类体育运动、社交活动,有些学生甚至剪掉发辫。这背离了清政府派遣留学的初衷。1881年,留美幼童被强行提前召回。这一史实反映了(     

A.中国教育近代化的道路困难重重

B.旧式官僚体制受到严重冲击

C.守旧势力强大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D.封建思想的藩篱被彻底打破

16、德国沃尔夫评价一巨著时说:“(它)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详细地阐明了万有引力定律和运动三定律等,委实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这一巨著(     

A.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B.掀起了生物学领域的伟大革命

C.再现了法国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D.表达作者对自由和博爱的向往

17、从10世纪起,旧的城市开始复苏,新的城市不断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农业和工业的发展

C.封建城堡的修建

D.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8、下图是古代雅典“交通禁行标志”示意图,下列人物中,被这一标志禁行的人是( )

①妇女  ②雅典将军  ③奴隶  ④男性外商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9、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国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联合国家宣言》,这段文字中所提及的三国同盟是指:

A轴心国集团

B.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同盟国

C.英国法国俄国三国协约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0、现今提到“阿里巴巴”,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马云创立的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平台,“阿里巴巴”其实是中国儿童非常喜欢的动画片中的一个人物,这个人物及他的故事出自

A. 《天方夜谈》

B. 《荷马史诗》

C. 《俄底浦斯王》

D. 《哈姆雷特》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特点: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_______;各等级之间有严格的限定。(职业世袭,互不通婚)

22、人类社会第一个具有普遍性意义的国际性组织是

23、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的德意志、_______________

24、【智慧结晶·无限权力】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象征古埃及法老权力的建筑是______

25、1789年,法国的制宪议会通过了《________》,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1862年,林肯发表了《________》,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加入北方军队。

26、拜占庭帝国创造了独具特色的_______,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27、________世纪开始,一些规模较大的手工工场在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出现,如意大利和法兰西北部;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________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28、古印度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取得的文明成就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发明了从0到9的计数法,后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二是形成了种姓制度;三是创立了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其中,佛教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_______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主张“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30、大化改新背景: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______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简答题

(1)古代埃及文明和古代印度文明分别发源于哪一大河流域?古代埃及有哪些科学和文化成就?

(2)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哪一地区?雅典城邦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是谁主政时期?

(3)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谁手中?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是什么?

(4)罗马共和国在法学方面的成就是什么?

32、宣言一般指国家、政府、团体或其领导人为说明自己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或对重大的政治问题表明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发表的文件写出下列两个宣言发表的影响。

33、列表总结是一种非常好的梳理知识的方法.依据要求,在《两次工业革命比较表》中填入相应的内容。

内容

时间

动力机

新能源

时代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

煤炭

“蒸汽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电机、内燃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以史为鉴知兴替。甲午年的那场战争,是民之痛、国之殇。穿越百余年的时光,今天我们依旧能感受到那时的屈辱、伤痛、挣扎与彷徨。

(甲午风云一页沉重的历史)

材料一: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对外积极侵略扩张,确定了以征服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日本蓄谋已久,而清朝仓皇迎战。这场战争的结局似乎在战前就已经写就。

(1)阅读材料一,请写出材料中“这场战争”的名称。“日本在与我们为敌之前曾拜我们为师”,请写出日本拜我们为师的改革名称。

(黄海大战一个悲壮的故事)

材料二:2015年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工作,考古人员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了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悬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

(2)材料二中提到的“致远舰”的管带是谁?在他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万寿庆典一种绝妙的讽刺)

材料三:孝钦皇太后(慈禧太后)六旬万寿庆典……用银至七百万两……铺张浪费,备极一时之盛。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3)材料三中的“割地求和”割的是哪些地方?通过材料分析这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瓜分豆剖,一份难忍的屈辱)

材料四:1895年,当中国战败时,帝国主义者就发出了“干净利落地解决中国问题,由欧洲有关的几个主要国家加以瓜分”的声明。随后,“欧洲各国政府一个接一个拚命掠夺(所谓‘租借’)中国领土”。

(4)材料四描述了哪一历史现象?美国错失了“瓜分”的“最佳时机”,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提出了哪一政策?

(痛定思痛,一股觉醒的力量)

材料五: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条约签订的消息突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4月22日,康有为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月2日,由十八省举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前请代奏。

(5)材料五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6)回顾上述历史,带给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