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60年春,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他们在茫茫大草原上露营,就着盐水吃野菜,以顽强的意志,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运和安装钻机,用“盆端桶提”的办法运送钻机用水,使大庆油田的第一口油井得以提前开钻。这体现了( )
A.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精神
B.英勇顾强、舍生忘死的精神
C.顾全大局、紧密团结的精神
D.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
2、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下列事件中首先开启“‘道’‘器’观念的突破”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是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成立
C.创办《时务报》
D.颁布变法诏令
4、“在此国民革命急速进展与民众热烈盼望国民革命完成之时期,政府谨遵总理遗志,接受多数同志之主张,依据中央政府会议决议,与四月十八日(1927)在南京开始办公。南京地位在党务上、政治上、军事上、地理上的均较武汉重要,定都以后,在本政府所负领导国民革命与建设国民之责任愈益重大。”文中的“本政府”是
A.清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5、确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中共十六大
B. 中共十七大
C. 中共十八大
D. 中共十九大
6、下列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戊戌变法一—《时务报》
B.辛亥革命——《民报》
C.新文化运动一—《新青年》
D.洋务运动——《国闻报》
7、下列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美国内战 | 赢得民族独立 |
B | 第一次工业革命 |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
C | 第二次工业革命 |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D | 巴黎公社 |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
A.A
B.B
C.C
D.D
8、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辛亥革命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中外反动势力
C.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D.辛亥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9、北京和南京都是中国著名的古都,在1853年的中国有两个对時的政权,除了以北京为都城的清王朝之外,还有一个以南京为都城的( )
A.大顺政权 B.太平天国 C.中华民国 D.张楚政权
10、《人民日报》元旦社论见证了时代风云、书写了社会变迁,1967年《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的标题可能为( )
A.《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1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下列口号中最能反映该运动性质的是
A.“废除二十一条”
B.“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D.“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12、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载入中国共产党史册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 D.十一届三中全会
13、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国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教育发生巨大变化。近代新式教育制度发展的基础是
A.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同文馆
B.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创办北洋西学堂
C.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
D.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制度
14、2004年被评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把“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视为毕生梦想的是( )
A.钱学森 B.李四光 C.袁隆平 D.邓稼先
15、太平天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准备阶段”,是因为
A.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B.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C.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D.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任务
16、1919年李大钊将《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编为“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并帮助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马克思研究”专栏。据此可知( )
A.李大钊积极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
B.《新青年》主要宜传马克思主义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已经形成
D.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已广泛建立
17、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
A.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18、“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如果需要拍摄关于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题材的历史剧,应选择的素材是( )
A.廊坊阻击战
B.威海卫战役
C.黄海海战
D.天京保卫战
19、1987年,联合国把虎门销烟后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它的确定是为了纪念“全球禁毒第一人”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左宗棠 D.关天培
20、1935年12月9日,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21、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作曲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
22、他们沿途张贴文告,揭露帝国主义罪行,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等方式,并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这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是________运动。
2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蚕食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_____________平方千米。
24、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_____和_____
25、涌现的英雄:张自忠、______。
26、1839年6月3日__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__________海滩当众销毁。
27、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_____。
28、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大庆石油工人“铁人”:______。
(2)党的好干部:______。
(3)解放军好战士:______。
29、牺牲将领:保卫北平的战斗中,________、________壮烈殉国。
30、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爆炸成功。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_____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31、观察下图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曾国藩、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所在地
B.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织布局所在地
(2)据图指出,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
32、根据提示写出下列相关史实。
(1)为变法维新运动拉开序幕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________。
(3)邹容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著作为《________________》。
33、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在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期的近代化探索历程中,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救亡图存运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猛药重治”、“开颅洗脑”。
材料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而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也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长的退……
(1)请为材料一这段历史发展制定一个主题?指出②处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开颅洗脑”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所说的“行军”是指什么?这次行军中体现出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下表
中国近代文学艺术成就(节选)
类型 | 成就 |
绘画 | ①的《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
②的《群鼠图》 | |
音乐 | 聂耳的③、《毕业歌》 |
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 |
文学 | ④的《狂人日记》《阿Q正传》 |
茅盾的《子夜》 | |
曹禺的《雷雨》 | |
电影 | 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⑤ |
1937-1938年中制公司《保卫我们的土地》《热血忠魂》 |
(1)补全上表的空缺处。
(2)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创作呈现出的特点。
材料二 1895年8月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首先在北京创办了《中外公报》,分类介绍国内外时事,刊载当下时评,宣传维新变法。不久,上海强学会成立,康、梁又创办《强学报》,确立宣传维新变法的办报宗旨。这两份报纸虽然很快遭到清廷的封禁,仅前后发行数月,但近代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事业却就此发端。1896年以后,《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湘学报》等维新报刊相继创办,其中最为著名的如《时务报》《国闻报》等为维新运动推被助澜,造成了广泛的社会影响。据有学者统计,甲午后至1898年间国人所办报刊达50余种,形成近代中国历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摘自黄顺力《大众传媒与晚清革命论略——以思想史为视角》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报刊业全面繁荣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