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A.1949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6年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和创举分别是( )
A. 开展合作化运动 B. 实行公私合营和赎买
C. 没收资本家的财产 D. 组织生产合作社
3、割占下图中②地区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内容的共同之处是( )
A. 开放通商口岸,便利列强向中国商品输出
B. 割地、赔款,使中国丧失了自主权
C. 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D.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5、在历史学习中,常常要对历史要素的关联进行分析。下列史实没有关联的一项是:( )
A. 鸦片战争—《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俄国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C. 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 D.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
6、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曾这样描述过中国抗战期间的一次战役:“整个华北地区……都成了战场。……100团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这次战役是( )
A.百团大战 B.平型关大捷 C.长沙会战 D.台儿庄战役
7、孙中山在《同盟会宣言》中说:“本会以异族潜乱,天地惨黩,民不聊生,负澄清天下之任,使朱明之绪不绝,太平之师不熠,则犹汉家天下,政由己出,张驰自易。”符合材料中“太平之师”“政由己出”的史证是( )
A.火烧圆明园
B.定都天京
C.公车上书
D.成立同盟会
8、《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
A. 鲁迅
B. 陈独秀
C. 胡适
D. 李大钊
9、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和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在新加坡举行会谈,会谈之余,两人均唱了各自喜好的国粹艺术一一京剧,这说明两岸炎黄子孙具有( )
A. 相同素质 B. 共同的文化传统
C. 相同经济基础 D. 同宗、同种、同血脉
10、1909年,有《京华百二竹枝词》写道:“菜罗中外酒随心,洋式高楼近百寻。门外电灯明似昼,陕西巷深醉琼林。”词中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媚外心理的驱使
B.工业文的影响
C.攀比世风的结果
D.生活水平的提高
11、下图是八国联军刚踏上中国大地即遭到惨败的一次战役,你知道这是什么战役吗
A. 定海之战
B. 黄海大战
C. 廊坊大捷
D. 威海卫战役
12、如图是1921年7月,停泊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它见证了
A. 戊戌变法的失败
B. 五四爱国运动
C. 辛亥革命的胜利
D. 中国共产党成立
13、“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70%左右。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的建立依据的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社会主义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14、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勇于担当的民族。下表空白处与人物相对应的事件是( )
民族英雄 | 戚继光 | 郑成功 | 左宗棠 | 邓世昌 |
历史事件 | 抗击倭寇 | 收复台湾 |
| 血战黄海 |
A.坚守虎门
B.收复新疆
C.保卫天津
D.鏖战长沙
15、下图反映了新中国50—60年代经济发展状况。出现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
B.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
C.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D.“文革”扩展到经济领域
16、每当翻阅日历时,能看到8月1日那页上写着“建军节”。下列与“建军节”有关的是( )
A.武昌起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遵义会议
17、1950年6月30日,《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公布实施。到这年的秋天,约有30万人组成的土改工作队奔赴各地农村,全国范围的土改开始了,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变革。这场变革
A.工业化的起步
B.地主成为土地的主人
C.妇女翻身解放
D.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18、在历史学习中,我们要知道“史实”与“观点”的联系和区别。下列关于“京师大学堂”的叙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①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②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变法失败
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下来。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停办。③1902年复校,
增设预备科和速成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
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①京师大学堂创办于百日维新期间,②是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的开端。变法失败
后,京师大学堂得以保存下来。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停办。③1902年复校,
增设预备科和速成科。到1910年,已设有经、法、文、格致、农、工、商七科。
④京师大学堂是中国教育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典型代表。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9、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时间和地点分别是
A.1921年7月 上海 B.1921年7月 广州
C.1924年1月 广州 D. 1949年10月 北京
20、流行语言是时代发展的一面镜子,微信、二维码、公众号、网络投票等语言迅速流行起来。这些流行语的出现离不开
A.文学艺术创作的繁荣
B.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
C.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D.改革开放后的社会变革
21、1992年,经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协商,双方都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原则”。我们把这种表述称为“_______”,这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22、抗争:东北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______________,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共派__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中共领导____________,与日军战斗。
23、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最多的条约是《______》;割地最多的条约是《______》。
24、袁隆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并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他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大贡献。袁隆平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工人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6、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不平等条约的名称。
(1)割香港岛给英国——《_________》
(2)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_________》
(3)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_________》
27、抗美援朝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机枪射口的是_________,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的是_________
28、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的会议是—— 。
29、列强罪行: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占________后,采取了报复性的屠杀、劫掠,充分暴露了侵略者的凶恶本质。
30、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31、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该构想的重要前提和基本内涵是什么?请结合史实说明此构想的重要意义。
32、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强大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60年代.“两弹一星”的“两弹”科技成就斐然,请列举一例。
(2)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名称是什么?
(3)请写出两位在“两弹一星”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的名字。他们身上体现的“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4)我国首位乘坐载人飞船进入太空的航天员是谁?2008年哪一艘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其航天员首次实现太空行走?2012年加入人民海军的第一艘航空母舰的名字是什么?
(5)哪位农业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他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3、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历:史伟人之一。请结合所学完成下列探究问题。
(1)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是在哪次会议上?按照会议的部署他领导了哪次武装起义?
(2)写出在长征期间,展现毛泽东卓越军事指挥才能的、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军事行动。抗日战争期间面对“亡国论”和“速胜论”的错误观点,他写了哪一文章进行驳斥?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章成为中共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3)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参加的国共谈判是什么?在解放战争初期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式,他又提出了哪一著名的论断?
(4)你从毛泽东的身上能体会到什么伟大精神?
3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经过艰难探索,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一
(1)分别写出图1、图3会议的名称?图2所示会议的召开有何重要意义?
材料二:“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是一次革命战争的誓词,其中,总理是指孙中山。
(2)材料二所示革命战争指的是什么?战争爆发的政治基础是什么?
材料三: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共两党开始了长达十年的内战,也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机会。尽管如此,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中共经过艰难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找到的“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是什么?它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材料四:2016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1周年,这次抗战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