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1924年,孙中山说:“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堪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2、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四个阶段,表述不正确的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

C.辛亥革命后,中国掀起了发展实业的高潮

D.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

3、“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发此函时, 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是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

B.鸦片战争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D.鸦片战争与甲午战争

4、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     

A.反抗外来侵略

B.巩固新生政权

C.发展国民经济

D.进行三大改造

5、全国土地改革前,占有农村总耕地的50%以上的是富农和(  )

A.地主

B.贫农

C.雇农

D.民族资产阶级

6、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巨变,下面哪幅图片反映的史实不属于辛亥革命的是

A.

B.

C.

D.

7、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重演,主要依靠

A. 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B. 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C. 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 防止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

8、1894年,在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清军将领是( )

A.聂士成 B.邓世昌 C.梁启超 D.左宗棠

9、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是我国唯一一座全面反映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历史的专题纪念馆。在纪念馆内的醒目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像,其中一个是毛泽东,另一个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     

A.林彪

B.邓小平

C.彭德怀

D.刘伯承

10、贝文•亚历山大在《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中写道:“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红色中国人用少得可怜的武器和令人发笑的原始补给系统,居然遏制住了世界头号强国美国。”这支令作者“感到沮丧”的中国军队是

A.中国人民解放军 B.中国远征军

C.中国人民志愿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1、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指的是哪次战争的失败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2020年9月17H,定远舰的铁甲片出水,重18.7吨。定远舰铁甲是目前国内岀水唯一一块北洋海军铁甲舰装备的防护装甲。铁甲的发现,能够成为哪次战争的实物证据(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20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中涌现出的“最可爱的人”是(  

①焦裕禄          ②黄继光      ③王进喜         ④邱少云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 ②④

 

14、近代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灾难,其中使“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条约内容是

A.赔款4.5亿两白银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C.拆毁大沽炮台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不准中国人居住

15、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先后组织了一系列战役。下列战役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平型关大捷  ②南京大屠杀  ③台儿庄战役  ④皖南事变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

16、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 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B.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C. 获得更多的赔款

D. 允许外国使者进驻北京

17、下图所示人物曾说: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图中人物牺牲于

A.平壤战役 B.旅顺大屠杀 C.黄海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8、1894年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的革命组织是

A.拜上帝会

B.兴中会

C.强学会

D.义和团

19、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的到来(     

A.一二·九运动

B.五四运动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D.《论持久战》发表

20、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有新晃侗族自治县,湖北省宜都市有潘家湾土家族自治乡,下列与它们的设置有关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     

A.一国两制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方针,决定了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学习层面

具体内容

请指出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特点⑩

技术(器物)

近代中国首次主动向学习西方的历史事件是①   ,为此先后提出了②   和③   的口号,大力兴办军用和民用工业。

政治制度

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④   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中国如果不变法,将会因为守旧而灭亡。1898年的变法很快失败,此次变法被称为“⑤  

思想文化

1915年。,⑧   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正式吹响了⑨   的号角,该运动动摇了封建礼教的统治地位。

 

23、林则徐禁烟:1838年底,________派力主禁烟的________为钦差大臣,前往广东查禁鸦片。在林则徐的主持下,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________海滩被当众销毁。

24、______会议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______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5、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上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___

(2)1487年,迪亚士在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下,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在第二年到达非洲的___________。

(3)1492年,___________(国别)航海家哥伦布,从____________ (大洲)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他认为到达的地方是____________,所以称当地居民为_________。

(4)1497年,____________从葡萄牙出发,绕过好望角,溯非洲东海岸北上,横渡印度洋,1498年到达____________。

26、1955年,全国掀起______的高潮。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②逐步在全国推开,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它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7、1970年,我国首次成功发射了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

28、(1)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____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的首发起义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 

(4)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___________;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________ 把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方针。

29、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________,并建立________,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走向失败。

30、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分别规定开放哪些通商口岸?研究这些通商口岸的分布,想一想说明了什么问题?

 

32、我国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方式分别是什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哪些意义?

33、(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全民族抗战的时间和标志性事件?

(2)列举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组织的大规模会战(至少3个)。

(3)列举日本投降的原因。

(4)列举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及领导人。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学习西方寻求变革,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己预期目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材料二 经过了中法、中日两次的战役,中国人既受了这样一番教训,自然会转变态度,着眼在政治方面,另谋一个改造的方案,于是有打着“变法自强”的旗子来改革政治的“维新党”出现。 一一摘编自顾颉刚、王钟麟《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中国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时传统文化束搏的突破。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变法的原因及代表人物?

(3)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4)材料四中“第三次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指哪次历史事件?并指出思想解放有何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