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又派人到上海与列强谈判,以免除关税为代价,换取列强放弃公使进京。清朝官员认为,“进京一节,万不能允”。这说明清政府( )
A.主张与外国人平等相待 B.竭力维护国家主权完整
C.拒绝与外国的直接交往 D.仍然固守天朝上国尊严
2、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主持虎门销烟,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是谁( )
A.左宗棠
B.邓世昌
C.林则徐
D.魏源
3、使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 )
A. 黄海海战 B. 丰岛战役 C. 大连、旅顺战役 D. 威海卫战役
4、鲁迅咏赞党的诞生:“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轮航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表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
A.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中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某一内容时,老师在板书写下“趁火打劫”“强迫签约”“劫掠空前”“割地最多”等关键词。由此可知,这一学习内容是( )
A.英军攻占镇江
B.沙俄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C.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八国联军侵占北京
6、史学家郭廷以认为:自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历次战争结束后,“其间中国多少尚可喘息苟延”,但“中日战后,情势急转直下,外来的凶猛压力,跟踪而至,片刻未弛,真可谓危急存亡之秋”。符合其观点的是
A.甲午中日战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
B.中日战争后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C.甲午中日战争加重清政府的财政负担
D.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7、某同学以“实业救国”“大生集团”“清末状元”为关键词进行检索,他要研究的问题是
A. 张睿与民族工业
B. 荣德生与纺织业
C. 侯德榜与永利化工
D. 范旭东与近代化工
8、林则徐因禁烟而名垂千古。下列对林则徐禁烟活动的评述,正确的是( )
①缉拿烟贩,销毁鸦片
②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③使英国再也不敢进行侵华活动
④其禁烟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9、“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锄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的满腔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期的序幕。这个新时期是( )
A.君主立宪时期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10、1976年9月9日,与世长辞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
A. 邱少云
B. 朱德
C. 毛泽东
D. 邓小平
11、观察“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
A.发生在鸦片战争前后
B.使中国丧失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C.首开割占中国领土先例
D.造成中国东南边疆危机四伏的局面
12、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念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定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传统。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13、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统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这是因为孙中山( )
A.第一个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第一个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治团体
C.第一个提出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第一个发动了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武装起义
14、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军事和民用企业,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有人说它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里的“花”是指( )
A.扶清灭洋
B.自强求富
C.民主共和
D.君主立宪
15、它是最早成为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无产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历史舞台,中国共产党也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今天,它已经成为长江流域经济起飞的龙头。它是
A.北京 B.重庆 C.上海 D.厦门
16、下列有关新中国外交方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年里,就与苏联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C.新中国建立之初,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
D.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人人生而平等,都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出自于( )
A.《独立宣言》 B.《人权宣言》 C.《巴黎和约》 D.《权利法案》
18、1861年,奕䜣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随着洋务运动的推进,需要解决资金、原料和运输问题,洋务派认识到,国家“必先求富而后能强”。下列属于洋务派将这一认识付诸实践的是( )
A.打造新式海陆军 B.创办近代新式学堂
C.成立轮船招商局 D.开设江南制造总局
19、下图是某同学绘制的中华民国创建进程时间轴,发生在①处的事件是
A.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B.中国同盟会在东京宣告成立
C.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牺牲
D.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20、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出品的历史题材电视剧《太平天国》,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而衰的故事,其中屡试不第后创立拜上帝教,并最终成为天王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A.杨秀清
B.洪秀全
C.冯云山
D.李秀成
21、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_______”的洋务运动;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22、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正义战争,其最终目的是( )( )年,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23、平型关大捷:指挥:___________部队: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
24、抗战胜利前夕,在延安召开________,大会确立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5、______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______同台湾方面领导人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26、在中国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开创于________(朝代) ______年废止。
27、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在_______会师,1936年10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_______胜利会师。
28、著名战地记者魏巍把____称为“最可爱的人”。
29、1911年10月10日,_________城内革命党首先起义;1915年陈独秀在________创办《青年杂志》。
30、1987年__________(会议名称)明确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__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__________。
31、回眸过去,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是什么?写出此条约中破坏领土主权的条款内容。
(2)“…条约签订之日是台湾遭日本侵略统治的悲情岁月的开始,也是台湾人民坚决奋起,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不间断抗争的开始。”材料中的“条约”是指的是什么?
(3)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变法运动,揭开这次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曾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请说出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5)1919年,北京一群青年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运动体现了什么样的性质?
32、简述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对比1840年前的中国,你认为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哪些变化?
33、说出“863”计划内容。
34、《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创作于18世纪初的现实主义小说,出版后畅销至今。了解小说梗概,回答问题。
小说梗概 1632年,鲁滨逊生于英国一个富裕家庭。20岁起,他便开始了海上航行,往来于非洲开展利润丰厚的商品贸易。几年后,他在巴西(位于美洲)拥有了一个种植园,成了种植园主。为追求更大利润,他在28岁时出海前往非洲开展黑奴贸易。在这次航行中,鲁滨逊遭遇风暴,孤身一人漂流到位于大西洋的一座荒岛上。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鲁滨逊开发荒岛、改善生活条件,日子过得“很舒适”。在岛上的第24年,鲁滨逊救下一个土著“野人”,取名“星期五”。鲁滨逊作为“主人”,精心教化星期五,使他放弃了原有的生活方式、语言和信仰,成为忠实的奴仆。后来,鲁滨逊手下的人有所增加,整个小岛俨然成了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也终于在流落荒岛的第28年获救回国。回国几年后,鲁滨逊还去“视察”过小岛,给岛上居民划分土地,并送去了一些新的移民。 |
(1)在流落荒岛之前,鲁滨逊的职业和身份经历了多次变化。这些情节依托的时代背景是( )
A.人文主义思潮流行
B.近代西欧殖民扩张
C.中世纪城市的兴起
D.阿拉伯帝国的崛起
(2)《鲁滨逊漂流记》的创作灵感源自一个英国水手流落荒岛数年的真实事件。作者重新塑造了鲁滨逊的职业和身份,凸显了主人公作为________的人物形象。(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
(3)小说中,作者并未明确星期五所属人种,只称其“皮肤不怎么黑,略带棕色”。但后世不少影视、绘画作品都“不约而同”地将星期五描绘成一个黑人。根据小说情节,联系所学,说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4)《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主要发生在与世隔绝的荒岛上,故事情节十分离奇。那么,它为何被定义为“现实主义”小说呢?根据小说情节,联系所学,谈谈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