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2、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有直接关系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红军长征

3、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

A.甲午战争

B.抗日战争

C.鸦片战争

D.开国大典

4、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最先开始于

A英国

B波兰

C意大利

D法国

 

5、在某农村曾先后流传“说可怜,道可怜,最苦要数六零年,萝卜叶子做饭吃,芥菜叶子当油盐”和“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娶了媳妇又盖楼”的歌谣。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行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 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改变   D.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深入开展

 

6、“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7、202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宣布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     

A.到2027年人民军队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22年翻一番

B.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文明美丽和谐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时,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D.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时,构建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称霸世界

8、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三民主义是指(     

①民族②民主③民权④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如图是1953年《解放日报》发表的一幅漫画,它表达出(     

A.优先发展重工业的迫切需求

B.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喜悦

C.农民翻身解放成为土地的主人

D.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

10、具有历史震撼力的张艺谋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他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钢。这个场景发生在

A.“文革”期间

B.“大跃进”时期

C.土地改革时期

D.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期间

11、下列内容不属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A.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确定了国旗为五星红旗

C.决定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

D.选举了国务院总理

12、经过艰苦抗战,解放区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仅靠减租减息这一政策已不足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因此1946年5月中共中央发布“五四指示”,明确提出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从而开启了(       

A.第五次反围剿

B.减租减息运动

C.大生产运动

D.土地改革运动

13、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民用企业。它开张之初只有轮船3艘,后发展到30多艘,经营了国内运输,发展了海外业务,打破了外国轮船公司在中国的垄断地位,还一度兼并了美商的旗昌轮船公司。这直接说明洋务运动的兴办(       

A.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C.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D.一定程度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在中国的扩张

14、读下图《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据此可知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A.培养了工业所需人才

B.得到了苏联多次援助

C.建立了新兴工业部门

D.地区发展非常平衡

15、“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材料所述体现了洋务派的哪一目标?

A.分洋商之利

B.练兵以制器为先

C.悉各国情形,必知其语言文字

D.防海之害,非建水师不可

16、据称1927年,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在呈给昭和天皇的秘密奏折中说道:“唯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为实现“征服满蒙”的目的,日本制造了(       

A.甲午中日战争

B.九一八事变

C.七七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7、下表反映了1963-1965年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年份

1963

1964

1965

增长率

9.5%

17.6%

20.4%

A.苏联的经济援助

B.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八字方针的提出

18、《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经验,上下求索……”这是因为1921年(   )

A.爆发了五四运动 B.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发动辛亥革命 D.发动南昌起义

19、“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在戊戌变法中,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是(  )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光绪帝

 

20、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A.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   B.大批干部被打倒

C.二月逆流   D.四五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太平天国运动的革命纲领是《 》。

 

22、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人物名称。

(1)领导虎门销烟的民族英雄是——

(2)创建中国同盟会的是——

(3)秋收起义领导人——

23、________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仗,________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地打击了日本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24、

统一战线,是指不同社会政治力量在一定条件下,为了一定的共同目标而建立的政治联盟或联合。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同的统一战线政策,保证了图A胜利进军的是____________;保证图B取得完全胜利的是___________

25、识图,把下列字母代号的地点填入图中适当的方框中。

A、长江三角洲

B、最大的经济特区。

26、________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27、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____________的转折点。

28、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29、观察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答题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写出1947年夏刘邓大军千里挺进的目的地的名称;

2)在答题卷相应的答题线上写出图例的含义。

30、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     )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制度创新是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亦是激活原有制度活力的重大举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推动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重要制度。请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大会取得的最重要的成果是什么?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党和国家在少数民族管理方面的一次制度创新,请问:这一制度主要适用于什么地方?实施这一制度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3)“一国两制”构想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重大思路创新,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历史伟人是谁?运用这一构想,我国于1997年成功恢复对哪一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32、在学习完本单元的内容后,为了更好地对这一时期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小明总结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工业起步——宪法保障——制度建立——良好开端——出现失误”。请你结合这条线索回答下列问题。

(1)“工业化起步”指的是什么时期?“工业化起步”有何作用?

(2)“宪法保障”和“良好开端”与这一时期哪两次重要的会议有关?

(3)“制度建立”指的是什么制度的建立?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4)“出现失误”指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哪些重大失误?

33、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大家庭。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进藏公路有哪些?(写出一条)

(2)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什么?为此,1984年我国颁布实施了哪一法律文件?

(3)在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事件是什么?

(4)2006年,哪一铁路的全线通车促进了青海、西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5)请写一句关于民族团结相处的标语。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 建国后至20世纪末,我国粮食人均产量变化图

材料三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建国初期的什么状况?针对这一状况,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依据材料二,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