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是( )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办

2、1900年初,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合法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3、如图反映的是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下列不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A.抢夺利权 B.强租海港 C.划分“势力范围” D.在中国传教

4、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受中国共产党派遣,在东北组织游击队, 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是(  

A.杨靖宇

B.贺龙

C.彭德怀

D.叶挺

5、下图漫画作者意在说明

A.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6、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     

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

B.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焚毁了万园之园——圆明园

D.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7、1851年1月11日开始了太平天国运动,这场运动的领导者是

A.李鸿章

B.洪秀全

C.曾国藩

D.张之洞

8、下图反映了(     

A.人们出行方式的多样化

B.我国经济建设的重大成就

C.居民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D.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

9、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实践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0、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农村社会调查,就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比1949增加40%以上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开展 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11、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涌现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长篇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等。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实行

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C.“863计划”的制定

D.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12、某历史学习小组围绕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进行研究性学习,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巩固新生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C.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D.彻底实现国家独立

13、小东上网搜索日军侵华资料,找到如图照片,依稀看见以下内容:昭和六年(指1931年)……满洲事变……步武军……奉天入城。此照片反映的事件标志着日本

A.侵略东北的开始 B.吞并华北的开始

C.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开始 D.“囚笼政策”的开始

14、促使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000万吨,比1949年增长26.9%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抗美援朝战争胜利,赢得了和平环境

C.社会主义工业化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D.农业合作化的高潮,促进农业的发展

15、2015年5月,在某次重大庆祝活动中,藏族群众边巴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国家而言,它意味着祖国大陆的统一、边防的巩固,对藏族群众而言,意味着旧社会的结束、新生活的开始。”这次活动纪念的是(   

A.设置宣政院

B.设置驻藏大臣

C.西藏和平解放

D.册封达赖喇嘛

16、下列四部影视作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军民英勇抗敌的事迹。其中,以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敌为主题的有(     

①《地道战》 ②《地雷战》 ③《血战台儿庄》 ④《小兵张噶》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①

D.①③①

17、“文化大革命”时期,新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遭到了前所未有的阻碍。但即便如此,我国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人员依旧不畏艰难,刻苦攻关,坚持工作,取得了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成果不包括(     

A.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地面

B.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18、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述为(  )三大主义,简称为“三民主义”。

A.民族、民权、民主 B.民众、民权、民生

C.民主、民众、民生 D.民族、民权、民生

19、如图是抗日战争胜利后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漫画反映了当时国民党

A.实行不抵抗政策 B.假和平、真备战 C.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20、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北伐时,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奋勇冲锋,连克汀泗桥、贺胜桥,为攻克武昌城立下汗马功劳的北伐将领是(     

A.朱德

B.贺龙

C.叶挺

D.陈毅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深圳B.珠海

22、根据下列各题给出的条件,完成填空。

1)北伐的主要对象是            三个军阀。

2   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1946年,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 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3、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中共一大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在北平接受共产党和平改编——

(3)工农红军第四军军长——

(4)中国近代状元实业家——

24、1860年_____联军占领天津后,一路烧杀,攻入北京,清朝皇帝逃往承德;1900年______联军相继攻占天津和北京,在北京烧杀抢掠,慈禧太后派人向列强求和,并带领光绪帝仓皇出逃。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了变法的重要性的维新志士是____

(2)著有《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这一积极宣传民族民主革命的作品的是____

(3)在淞沪会战中率全营战士死守卫宝山的是____

26、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7、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________(国家)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三国干涉还辽后,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了“________”的政策。

28、把法国大革命中的时间前的序号填在事件前的括号里。

1789   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

1791 路易十六被推上断头台

1793 巴黎人民攻占巴土底狱

29、中国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日益增多,文艺工作者,作品屡获国际奖项。2012年,中国作家_____获得诺贝尔文学奖。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

30、中国梦的内涵是国家富强,(_____),人民幸福。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同盟会的政治纲领。

 

3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哪一历史事件开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这一事件发生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正面取得第一个胜利是哪场重要战役?

(3)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解决的主张,提出这一主张的出发点是什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33、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历史学习小组以此为题展开探究,若你是成员,请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

(1)请列举“一五计划”的工业、交通成就各一例。

(制度的变化)

(2)说出实现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的标志。

(体制改革)

(3)说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

(4)指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5)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感悟)

(6)结合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谈谈你的感悟。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歌曲中的历史

歌曲一: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歌曲二:苗岭秀,旭日升。百鸟啼,报新春。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

歌曲三:手足情,同志心。飞捷报,传佳音。英勇的二、四方面军,转战数省久闻名。历尽千辛万苦,胜利会聚甘孜城。踏破岷山千里雪,高歌北上并肩行。

请回答:

(1)歌曲一中“战略转移去远方”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歌曲二中,这次会议的召开有何重大意义?

(3)歌曲三唱出哪一重大会师?

(4)我们从红军身上学习到了哪些精神?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