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五六十年代,邓稼先从事一项严格保密的工作。当妻子问及工作性质时,他说:“就是为了它死了也值得!”邓稼先奉献了一生,实现了
A.
B.
C.
D.
2、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控,中国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效率,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这里的“制度”主要指(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订。这标志着( )
A.西藏实现了和平解放
B.西藏实行民族自治
C.西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土地改革正式开始
4、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重大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你认为“梅开三度”包括( )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④中美建交⑤中日建交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⑤
5、在中国近代化道路探索过程中,资产阶级力图通过改革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是
A.新文化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6、“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 ( )
A. 邓小平复出整顿 B. “九一三”事件
C. 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D. “四五”运动
7、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②创办黄埔军校
③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
8、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这表明我国( )
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
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
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9、与辛亥革命相比,在反封建方面,新文化运动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号召民众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B.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
C.积极传播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D.猛烈抨击了封建道德礼教
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①北洋政府加大了对民族工业的扶植力度 ②辛亥革命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些障碍 ③帝国主义国家无暇顾及,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掠夺 ④民族企业家找到了快速发展的途径 ⑤民族工业通过军火生意积累了发展的资本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 D. ③④⑤
11、百团大战最主要的作用在于( )
①破坏敌人在华北的交通线 ②摧毁了敌人的据点
③增强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④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2、魏源的《海国图志》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自强、求富
C.维新变法
D.民主自由
13、1980年,我国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1992年,开放内陆部分省会城市和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WTO;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以上史实主要说明了我国
A.扩大开放融入世界
B.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C.国际地位逐步提高
D.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高
14、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双方达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其中包括中国将派遣文物专家帮助修复被烧毁巴黎圣母院。这被很多网友看作是“以德报怨”之举,法国在近代中国曾经犯下的暴行是( )
A.强占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旅顺大屠杀
D.绞杀义和团
15、维新运动期间,国人在20多个城市共出版了90多种报刊。下列属干维新派创办的有( )
①《申报》 ②《时务报》 ③《民报》 ④《国闻报》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6、“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近代史上印证这一誓言的行动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7、下列选项对“虎门销烟”认识正确的是,虎门销烟( )
A.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
B.说明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取得胜利
C.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和起点
D.一举解决了中国白银外流的问题
18、维新派的活动范围很有限,基本上局限于一些官僚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没有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这说明维新派( )
A.遭到顽固派反对 B.脱离人民群众
C.缺乏斗争经验 D.得到列强支持
19、2011年香港GDP较回归前的1996年增长54%;2011年澳门GDP较2000年翻了两番多,年均增长率达12.5%。这说明( )
A.祖国统一大业已经完成
B.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正式成立
C.“九二共识”促进两岸交流
D.“一国两制”保持港澳繁荣稳定
20、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等革命者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战争爆发。袁世凯纠集重兵围剿护国军。但是,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北洋军队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战争结束。这场战争是( )
A.护国战争 B.护法战争 C.武汉会战 D.人民解放战争
21、“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_______制度,港澳台实行______制度。
22、填充题:
(1)_______前后,沙俄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________平方千米领土。
(2)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分别是“_________”和 “_______”
(3)________年1月11日,________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__________,起义军称“_________”。
(4)到19世纪80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等海军初步建成,其中以________舰队规模最大。1885年,成立_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同年在__________建立行省。
(5)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_________政治纲领的阐述和概括。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_________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民族民主革命的____________。
(6)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__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制度的终结。
23、________年6月3日至25日,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年5月,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24、1991年,山东省委、省政府在全国率先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的跨世纪战略。
25、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_______,1895年甲午战争中_______全军覆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26、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派______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
27、新文化运动中,_________(人名)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要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_________的胜利》,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28、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2001年我国为了“与世界相互影响和相互适应”的举措是加入__________,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9、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国策和基本的政治制度是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奉行 的和平外交政策。
30、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_类型的宪法。三大改造中,采用公私合营的形式,改造___________业。
31、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让我们踏着国人的足迹,共探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请回答:
(1)在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历程中,留下了四个艰难而又清晰的足印,请根据提示写出ABC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2)维新变法运动中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些?
(3)B事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4)C事件的口号是什么?
(5)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探索近代化进程的特点是什么?
32、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使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单凭引进外国器物已不足以挽救民族危亡。于是,谋求制度的变革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戊戌变法就是制度变革的一次尝试。这次变法是怎么发动起来的?变革的内容有哪些?它的历史命运又是怎样的呢?
33、五四运动实现了哪些直接目标?简述这场运动的历史意义?作为青少年应该传承怎样的五四精神?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好》是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地上流行的歌曲,歌词为: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反动派被打倒,帝国主义夹着尾巴逃跑了,全国人民大团结,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高潮,建设高潮。
材料二 (1992年深圳)仙湖植物园里植物千姿百态。有一种树叫“发财树”……小平同志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歌曲《社会主义好》流行的历史背景,至少三条。
(2)为了实现材料二中邓小平同志的愿望,我们必须依靠党在新时期的哪一伟大决策?这一决策是在什么会议上作出的?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党和政府在建国初期实施的措施和发展计划与在新时期实施的伟大决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