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1970年发射成功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 东方红一号 B. 神州一号 C. 神州六号 D. 东方红二号
2、胡适曾于1923年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指的是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维新变法时代
D. 民主科学时代
3、它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它并不是农民斗争经验的产物,未能反映出农民的土地要求,没有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它”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海国图志》
C.《资政新篇》
D.《天演论》
4、在抗美援朝期间的上甘岭战役中,舍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是( )
A.
B.
C.
D.
5、18 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近代社会开始逐渐确立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的生产能力,造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它”推动资本主义各国政治制度不断完善。下面四个选项中最能代表这个“它”的一项是
A.
B.
C.
D.
6、有史学家称:孙中山是“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层”。为孙中山赢得如此赞誉的历史事件有
①成立同盟会 ②创建中华民国 ③创办黄埔军校 ④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去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名称是( )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开国大典
8、下边两张图片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9、新文化运动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
A. 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 传播马克思主义
C. “民主”与“科学”逐步深入人心 D. 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10、1956年聂荣臻元帅亲自为第一架国产歼一5型飞机剪彩。这架飞机诞生在( )
A.武汉
B.长春
C.鞍山
D.沈阳
11、下表是关于某次战争的数据表,下列四个选项中最适合做标题的是
A. 八国联军侵华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B. 一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力量对比
C. 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D. 二战后冷战期间中国与世界的形势
1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转折”体现在( )
A.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3、有学者认为,1913至1926年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糟糕的时期之一,这时的中国处于“野蛮的无政府动乱状态”。下面史实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各省纷纷独立,脱离清政府
B.南方各省发动“二次革命”
C.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D.北洋政府的统治及军阀割据
14、下图为浙江省庆元县人民政府发给农民的土地房产所有证。让农民拥有此证的这场变革( )
A.使农民得到了真正的解放
B.为解放战争胜利打下群众基础
C.使农民参加了农业合作社
D.使农民加入了人民公社
15、维新运动开始时,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一度采取支持态度,他拨款1500两白银办上海强学会。但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张之洞认为维新派持论过激,很快就与维新派分道扬镳。下面这些维新派的主张,你认为促使张之洞态度发生变化的最有可能是( )
A.开办新式学堂 B.鼓励兴办工矿企业
C.兴民权、设议院 D.创办报刊、翻译西书
16、下面对1950年—1952年底进行的土地改革运动的意义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三亿多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
B. 彻底废除了农村的土地私有制度
C. 农民真正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D. 促进了农村经济走向恢复和发展
17、导致下表中1950年和1954年比重变化的原因是
| 1950年(%) | 1954年(%) |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人口比重 | 土地占有比重 | |
贫农、中农 | 85.5 | 45.2 | 92.1 | 91.4 |
富农、地主 | 14.5 | 54.8 | 7.9 | 8.6 |
A. 土地改革已经完成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包产到户”的实施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18、下面是我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示意图,下列诗句比较恰当地反映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Z处的发展状况的是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19、如图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的历史要素,叙述正确的有
①背景:七七事变的爆发
②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③地点:陕西西安
④意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20、《救亡之声﹣中国抗日战争歌曲汇编》一书收录了3621首抗战歌曲,是目前收录抗战歌曲最全的书.下列作品会被收录其中的是
①鲁迅的《狂人日记》
②聂耳的《义勇军进行曲》
③徐悲鸿的《愚公移山》
④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
A. ①④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1、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2、洪仁玕写成《_____________》,提出要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主张;鲁迅的短篇小说《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
23、方针、政策、战略是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更好地发展和建设国家而在不同领域提出的,根据下列叙述写出我国不同时期制定的方针、政策、战略。
(1)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____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的创举是____
(3)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怎样的方针,促进了会议圆满成功。____
(4)新中国成立后,党提出的文艺方针是____
(5)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____
24、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序幕的事件是______和平解决;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______,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25、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政治变革是制度创新,发明创造是科技创新,科学理论诞生是思想创新,请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政治变革:1640年,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斗争,1689年议会通过《______》,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利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君主立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确立起来。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次大陆会议上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_______独立。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发明创造:伴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商品经济的发展,______完成了对蒸汽机的改进,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 ______”时代”。
科学理论: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联合发表《_______》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在曲折中发展
(1)新中国初期起到临时宪法的文献是《________》。
(2)使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的法律是《________》。
(3)新时期我国的第四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________。
27、1957年,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2014年,全军政治工业会议在________召开,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28、甲午中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清军将领有 、 等。
29、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的事件是 ______ 。
30、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和国民党领导的______。
31、(题文)南京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既见证了近代中国饱受劫难,又见证了近代中国的奋进求索。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你认为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在南京成立的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名称是什么?
(3)请你列举南京“见证近代中国饱受劫难”的一个典型历史事件。
(4)国民党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宣告覆灭的标志是什么?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2)为农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3)以“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主题的会议
(4)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
33、古代世界人类文明的交流主要有哪两种方式?并各自举出两种方式的代表性事件。
方式一: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方式二: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性事件:__________________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过五年经济建设,不仅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41.5%提高到1957年的56.5%,而且工业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也有明显提高。1957年我国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达到60%以上。1957年与1952年相比,工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2%,12个工业部门的产品成本降低29%。
——郭德宏、王海光、韩钢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 1952年,现代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5%。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从计划制定到计划实施,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再到每一个建设者,可以说是上下一条心,举全国之力,步调一致搞建设的。“一五”期间,我国工业建设和生产所取得的成就远远超过了旧中国的一百年。
——据王树恩《新中国“一五计划”出台的台前幕后》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五年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现实国情并分析其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如果运用上述二则材料作为班级主题墙报的内容,请设计一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