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州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第二次鸦片战争有关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

②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③法国决定参战

④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②

C. ①④②③

D. ①③②④

2、《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下图中最准确反映这一条款实施后税率变化趋势的是

A.

B.

C.

D.

3、山东莱东农民唐和恩使用过的竹棍上,刻着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支援前线所经过的路线,包括山东、河南、安徽三省的有关城镇和村庄的地名。由此可以判断他支援过:

A. 渡江战役

B. 辽沈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4、陈独秀指出,只有在中国人民,尤其是青年觉醒之后,只有在旧社会和旧文明有了根本的改变之后,中国才有摆脱军阀桎梏的可能。他认为若没有一种新的出版物,这种解放是不可能达成的。为此他在上海创办了(     

A.《时务报》

B.《国闻报》

C.《青年杂志》

D.《民报》

5、一位同学对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很感兴趣,整理出如下的笔记:“他兴办洋务企业,创建近代海军,探索自强道路;还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康有为

6、1953至1956年的三大改造是我国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国家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引导农民和个体手工业者

A.参加生产合作社

B.加入人民公社

C.实行承包责任制

D.发展乡镇企业

7、2017年是香港回归20周年,20年来,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是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也仍是全球最自由经济体。香港回归前,殖民统治香港地区的是(     

A.日本

B.英国

C.西班牙

D.葡萄牙

8、近代中国人创办了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主要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它是( )

A.三联书店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新华书店

9、美丽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871年沙俄出兵侵占伊犁,陕甘总督认为国家领土“尺寸不可让人”(     

A.张之洞

B.左宗棠

C.林则徐

D.曾国藩

10、1918年,一位先进知识分子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指出“须知今后的世界,变成劳工的世界”。在中国,他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这一位先进的知识分子是

A.陈独秀

B.毛泽东

C.董必武

D.李大钊

11、中国民主同盟主席张澜在抗战胜利后曾说:现在国人惟一的希望,也正是惟一的责任,就是要怎样保持这经过数十年艰苦沉痛才换来的胜利的成果这段话最能表明张澜心情是  

A对八年抗战胜利的欢喜与感触

B对抗战胜利后和平幸福的渴望

C对抗战胜利后国内形势的忧虑

D对抗战胜利后的心灰意冷

 

12、“滚滚长江水,化作纷飞泪,也浇不灭这座万园之园的熊熊大火”与此伤感诗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割让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黄海大战

D.虎门销烟

13、2001年,河南省进出口总额只有27.9亿美元,2011年已突破300亿美元,10年增长了10倍之多;有外贸经营权的公司由2001年的1万家,2011年增长到2.8万多家。河南这些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A.我国设置了4个经济特区

B.我国开放了14个沿海城市

C.我国开放了5个沿江城市

D.我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14、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为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

15、重庆谈判的成果是

A.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

B.人民军队取得合法地位

C.实现了真正的和平

D.承认了解放区的合法地位

16、1905年,某人在加入某革命组织时郑重宣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他加入的是

A.中国同盟会

B.中国国民党

C.华兴会

D.兴中会

17、三大战役的胜利,使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成为定局。其中,最先发动的是

A.淮海战役

B.渡江战役

C.平津战役

D.辽沈战役

18、一副对联写道:“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对联中“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开国大典

B.土地改革

C.包产到户

D.三大改造

19、王华同学以“近代南京的发展历程”为主题,搜集了下面的图片,并对其所反映的史实进行了解读,其中正确的是

A.图一:导致了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B.图二:宣告了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C.图三: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D.图四:结束了国民党的统治,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20、标志着中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废除的历史事件是(  

A.开国大典

B.全国大陆基本解放

C.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抗美援朝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苏联的工业化: 先后完成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成果:苏联由落后的_____变为强大的_______。苏联模式:形成时间:_______年。形成标志:_______的颁布。

评价:苏联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发展,为日后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但由于没有尊重________,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1)主张西藏和平解放的宗教领袖----

(2)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解放军的好战士代表----

(3)被誉为“铁人”----

(4)战斗英雄,严守潜伏纪律被火吞噬----

23、1851年,农民革命领袖_________在广西桂平金田村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__

24、林则徐领导的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5、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中国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党和国家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_______变为先进的_______

26、观察如下图,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卷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中国固有领土:曾母暗沙

B.2012年海南省新设的地级市:三沙市

27、【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8、1992年,经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交流协会协商,双方都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_____原则”。我们把这种表述称为“_______”,这是维系海峡两岸关系的基石。

29、意义:____________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0、1911年4月,______亲率一百余名革命党人攻入总督衙门,因寡不敌从,起义失败,历史上将这次起义称为“黄花岗起义”。1915年底,__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12 分)每一次历史回眸,都是一次精神洗礼。参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主题展。

中共一大会址入场券

(1)左图的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中国哪个城市?这次会议确定的党的名称是什么?

遵义会议会址入场券

(2)遵义会议肯定了谁的正确军事主张?这次会议有何意义?

中共七大会址入场券

(3)中共七大会址位于延安,大会召开于哪一年?大会确立党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32、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更是一部抗争史。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战争。请问英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在侵略者坚船利炮的震慑下,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请结合所学知识,把下列问题补充完整。

①使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的条约是

②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约是

(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写出两例中国军民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4)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在一系列的反侵略战争中都失败了,你认为中国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33、指出太平天国运动期间颁布的两部纲领性文件,简述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被誉为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

材料四: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1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至少两位代表人物(

(2)材料二和材料三共同反映的是孙中山领导的哪一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这次革命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3)依据材料四,这场“文化启蒙运动”具体指什么?此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