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这段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
A.通西域
B.通南美洲
C.通北美洲
D.通非洲
2、英雄是民族的脊梁,是家国的精魂。他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将领,九一八事变之后,他受党组织派遣继续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他孤身一人与日军在冰天雪地里周旋了20多天,面对日军的劝降,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喊道:“量你倭寇区区弹丸岛国,断无亡我中华之力”,最终壮烈殉国。这位英雄是( )
A.杨靖宇
B.左权
C.李宗仁
D.张自忠
3、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认中国“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这里的“它”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义和团运动
4、1915年,孙中山发起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是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黄花岗起义
5、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打响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的是
A.秋收起义 B.南昌起义 C.广州起义 D.京汉工人大罢工
6、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品大量进口 B. 农业税收减少
C. 军费开支增加、战争赔款支付 D. 茶叶、棉花等传统产品滞销
7、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防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大成就是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C.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8、淮海战役期间,中原、冀鲁豫等解放区共出动民工543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期1: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A. 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 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 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D. 共产党军事战术指挥得当
9、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因为其
A.农民缺乏必要的生产工具
B.农村出现了新的贫富不均现象
C.先进的机械化农具难以在农村推广
D.分散的个体经营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10、“因为发现青蒿素一一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的华人科学家是( )
A. 屠呦呦 B. 华罗庚 C. 袁隆平 D. 邓稼先
11、1752年到1800年之间,有1.05亿万银元(大约合2625万英镑)流入中国,而1808年到1856年之间,则有3.84亿银元反向流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鸦片的输入
B.茶叶的输出
C.棉布的输入
D.生丝的输出
1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1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它出自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写的《再别康桥》。这种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写作的现象,与下列哪一文章的大力提倡分不开
A. 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B. 严复的《天演论》
C. 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D. 李大剌的《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可概括为“一个中心,两个坚持”。 “一个中心”是指( )
A.民主法治
B.经济建设
C.改革开放
D.马克思列宁主义
15、“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是二十世纪初的一次学生运动的口号,下列对这次“运动”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北洋政府镇压下失败了 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是其斗争目标
③工人阶级的参加起了重大作用 ④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爱国救亡运动是( )
A.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B.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一二・九运动
17、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在他们身上着重表现了( )
①刻苦钻研精神 ②艰苦奋斗精神 ③爱国主义精神 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
18、下图漫画的作者意在说明( )
A.社会主义建设遭遇到挫折
B.人民的生产热情空前高涨
C.经济建设要尊重客观规律
D.大跃进遏制浮夸风的蔓延
19、某校八年级(1)班的同学在模拟“甲午中日战争”的时事报道。其中表述与史实相符的是
A.清政府派李鸿章与日本签订了《天津条约》
B.黄海大战中牺牲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C.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D.日本侵略者进犯北京,犯下了滔天罪行
20、使蒸汽机成为主要动力来源的人是( )
A.莱特兄弟
B.斯蒂芬森
C.瓦特
D.富尔顿
21、“陕甘军民传喜讯,征师胜利到吴起”,诗句所描绘的情境发生在
A. 辛亥革命时期 B. 北伐战争时期 C. 红军长征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22、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建立了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
2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帝制的革命是:______。
24、1912年3月,______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5年底,______、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伐袁世凯复辟帝制。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节日的时间或会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年月日)________
(2)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________
(3)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的会议是________
26、(1)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______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2)____________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____________。
(3)辛亥革命的首发起义_________;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__________。
(4)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日战争开始于___________;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的开始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________ 把 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方针。
27、_______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_______结束,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28、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信息中得出的,请在括号里画“A”;违背了上表信息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里画“B”: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里画“C”。
历史事件 | 代表人物 | 性质 | 影响 |
戊戌变法 | 康有为 梁启超 | 资产阶级改革(改良)运动 |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加快近代化的进程,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
辛亥革命 | 孙中山 |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 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要求改变中国封建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____)
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____)
孙中山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____)
康有为、梁启超主张暴力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____)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____)
29、补充下列相关的历史信息。
(1) 在其编著的《海国图志》中,提出了“ ”的主张。
(2) 年, 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3)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并改名 ,以此作为都城。
(4) 年,清政府设立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
(5)1895年, 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马关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6)1898年, 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标志着戊戌变法的正式开始。
(7)19世纪末,义和团运动打出了“ ”的旗号,揭开了反帝斗争的序幕。
30、如下图人物是____,他领导了____,他一共领导了____次此项运动,是反对____的殖民统治。意义是____。
31、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入近代】
(1)标志着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经济工业化】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写出此运动中在湖北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政治民主化】
(3)写出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名称。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5)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一例即可)
(6)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写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学史感悟】
(7)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2、(1)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
(2)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影响是什么?
33、写出建国初期起到巩固政权作用的事件三例。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或许,我们应该认为1989年是20世纪的结束。但我们应该更恰当地认为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这一事件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尽管当时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值得铭记的是,1989年首先是一个欧洲的事件,或许我们在今后很长时间里将发现,它是最后一个既是全球又是欧洲的大事。当然,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虽然它对全球产生巨大影响。对于1989年和1978年各自的历史地位,还有更具说服力的总结吗?
——摘自《如果说20世纪止于1989年,那么21世纪始于1978年》
材料二 1969年,江苏省江阴县华西大队创建了最早的小五金厂,但最初是偷偷生产的“地下”工厂。到1978年,它创造了近300万的产值,成为华西村的第一桶金。80年代,村支书吴仁宝出人意料的没有分田到户,却依旧干着集体经济“副业”。他坚持将剩余的劳动力转移到正蓬勃兴起的苏南乡镇企业发展中。1999年,“中国农村第一股”华西村股票在深圳上市,创“村庄上市”的先例。2008年10月,华西村首届国际旅游节,邀请到400多位各国使节与130多家海内外媒体。华西村一直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健前行。吴仁宝说:“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全村富了才算富;一村富了不算富,全国富了才算富。”现在的华西,村民吃饭不花钱。
——摘自《华西村致富路上的变与不变》
材料三 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
——摘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1)材料一中的“这一事件”是指哪一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8年纯粹是一个中国的时刻”“1978年是21世纪的开始”观点的合理性。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华西村致富路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什么?此后,农村开始的“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为家乡的建设提一条合理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