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各界民众掀起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运动,并创作了一批表现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体现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的作品。其中《黄河大合唱》的曲作者是( )

A.冼星海 B.徐悲鸿 C.赵树理 D.郭沫若

2、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因为这场战争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各种不同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这里的改造主要是针对

A. 农业

B. 手工业

C. 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土地

4、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首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是

A.中共十六大

B.中共十七大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大

5、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6、学者这样形容德国:“这是一个奇妙的国家,它要么拷问世界,要么拷打世界。当它用思想拷问世界时,它是伟大的。”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体现德国“拷问世界”的是

A.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文艺复兴

C.一战爆发

D.完成工业革命

7、下列关于1950年土地改革的表述错误的是

A.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它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C.到1952年底,我国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D.土地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8、某历史兴趣小组正在整理“古希腊文明”的专题,以下内容不适合入选的是(  )

A.西方文明的源头 B.雅典奴隶制民主政体 C.《荷马史诗》 D.《十二铜表法》

9、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武汉会战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B

井冈山会师

红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C

平型关大捷

全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

血战台儿庄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A.A

B.B

C.C

D.D

10、毛泽东《论持久战》发表的重大历史意义是(  )

A.只有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才是抗日的中坚力量

B.毛泽东运用马列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理论上驳斥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C.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向全国人民指明了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

D.鼓舞和坚定了抗日人民必胜的信心

11、今天在北京有两条马路分别叫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其命名的原因是(   )。

A. 他们二人都是出生于北京的名人   B. 这两条路是由他们设计的

C. 他们在卢沟桥战役中为国捐躯   D. 他们为解放北京立下了战功

 

12、1927年,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发动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工农革命群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二次革命   C. 护国运动   D. 东北易帜

13、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出现的新面貌有( )

①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变化

②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提高

③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④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19世纪上半期,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

①开辟国外市场   ②推销工业产品

③抢占原料产地   ④摧毁中国经济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1895年,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是日本人打开了世界的眼界,让人们看到大清帝国真正的无能……”这里所说的“无能”造成的严重后果之一是

A.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 英法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16、中共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是:

A. 新中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开始

C. 中共八大召开

D. 中共提出五八总路线

17、“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       )。

A.关天培

B.左宗棠

C.邓世昌

D.陈化成

18、下列各项中,能说明新中国的社会性质的是

《共同纲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性质的规定

西藏和平解放

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中提到:“……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20、14世纪以后,领主出租自营地,富裕的农民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     

A.大学

B.租地农场

C.庄园

D.城市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农民创举·全国推开】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在党中央的支持倡导下,这种________逐步在全国推开,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

22、1885年,清政府成立______,统一协调指挥北洋舰队等,同年还在______建立行省。

23、_______的召开,是中国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_______的召开,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2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一愿望实现是在 ______ 时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的会议是 ______

25、1930年,以红四军为主力在赣南、闽西建立起___________革命根据地。1931年冬,经过普选 ,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___________成为红色政权首都。因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1934年 10月,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从这里(红色首都)开始___________

26、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李鸿章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以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①___”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是中国历近代史上第1次近代化探索。

该图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②____,以他为代表的维新派推动下,1898年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决议进行变法历史上将这次变法称为“戊戌变法”。

孙中山

1905年,孙中山联合兴中会华新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     ____,这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陈独秀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④____的号角。这次运动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毛泽东

1935年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⑤___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成为中共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27、1995年,针对两岸关系的新情况,______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2005年,胡锦涛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 ______一行,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28、在新中国的巩固和建设中,有很多值得纪念的人物,请根据提示完成填空。

(1)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是——

(2)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是——

(3)被誉为解放军好战士的是——

(4)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

 

29、意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________、创建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________________的序幕。

30、解放军是人民子弟兵,中国人民解放军诞生的标志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读图并简答

1)上边示意图反映了哪一重要的军事行动?导致红军采取这一军事行动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将下列四个选项(字母)填入示意图中适当位置。

A. 吴起镇会师

B. 飞夺泸定桥

C. 强渡大渡河

D. 巧渡金沙江

 

32、素有“东方梦巴黎”之称的上海,见证了近代中国的沧桑巨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约名称。

(2)写出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的会议。

(3)写出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文化出版机构的名称。

(4)写出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战役名称。

3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五四精神)

(1)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试举五四运动的史实一例说明五四精神的具体表现。

(红船精神)

(2)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标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会议是什么?

(长征精神)

(3)长征途中召开的哪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毛泽东指挥红军跳出敌人重重包围的军事行动是什么?

(延安精神)

(4)延安是抗战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神经中枢。1940年,哪次大规模战役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写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统一的思想理论名称。

(学习感悟)

(5)我们青少年应该如何传承中国精神?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当统治遇到危机时,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么是下层被统治者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推翻原有的统治;要么是上层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来缓解危机。阅读下列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两次改革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后,一场战役埋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  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1)材料一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事件?请写出“自强”、“求富”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各一例?

(2)材料一中的事件虽然没成功,但它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材料二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列举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两位

(4)材料二所指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所指事件有何影响?

(5)上述材料提到的两则事件的结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