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这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所列出的重大历史事件。这表明,该学生学习的主题是(       

时间

场合

探索

1978年

邓小平讲话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987年

中共十三大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确立基本路线

1992年

邓小平南方谈话

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发展生产力,解放思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

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

D.科学发展观

2、美国汉学家芮玛丽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运动时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杰出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里所指的“杰出人物”包括

A.关天培

B.曾国藩

C.洪秀全

D.林则徐

3、“太平天国因_______--而元气大伤,并迅速从兴盛的巅峰滑向败亡的边缘。”材料横线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京事变

D.天京陷落

4、在某历史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分为序幕、历史背景、金田起义、《资政新篇》、保卫天京等共9个部分,参观此历史博物馆我们可以全面了解(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5、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此次国共合作( )

A.建立了黄埔军校 B.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幻想

C.开启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D.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6、市场社会主义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C.已经确立了经济体制目标

D.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7、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了如下两个纪念日。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93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1213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①铭记睢利,勿忘牺牲和耻辱。以史为鉴,自强自立②我们要以希特勒为榜样,走民族复仇之路③告诉世界:必须维护和平、正义、良知,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④要通过国家立法的形式,把抗战的正义性、对死难英烈的纪念和缅怀永久性地固定下来。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8、20世纪初,同盟会在内部开展宣传太平天国的活动,宣传洪秀全是革命派,又褒称太平天国诸领袖为“民族英雄”、“老革命党”。这是因为

A.二者革命任务上的一致性

B.二者革命前途上的共同性

C.二者革命纲领上的共同性

D.二者革命主体上的一致性

9、九一八事变最直接的严重后果是(  )

A. 东北三省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B. 伪满洲国建立

C. 蒋介石加紧对红军根据地进行“围剿”

D. 使日本的野心进一步扩大了

10、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共确立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是

A.五四运动100年时

B.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

D.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00年时

1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对中华民族的武力进犯大多得逞,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过于强大

B.清政府政治腐败,经济落后

C.清政府战和不定,妥协退让

D.清朝军队武器装备落后,操练不勤

12、学习隋唐史后,同学们进行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A. 文明初露曙光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

D.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3、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打乱敌人追剿计划的行动是(     

A.飞夺泸定桥

B.四渡赤水

C.强渡大渡河

D.渡过乌江

14、了解历史时序,初步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的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线索中,对应错误的史实是(       

A.序幕—《马关条约》的签订

B.发展—梁启超等维新派宣传变法

C.高潮—光绪帝宣布实行变法

D.失败—慈禧太后发到戊戌政变

15、下图“读书摘要”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A.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C.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D.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

16、历史课上,老师要求学生列举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下面是一位同学的列举结果,其中有一项不恰当,请你帮他选出来(  )

A.陈独秀

B.鲁迅

C.李大钊

D.李鸿章

17、“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激励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的目的是(     

A.促进朝鲜统一

B.防止朝鲜战争爆发

C.保家卫国

D.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

18、中共通过重庆谈判获得的最大成果是( )

A.粉碎了蒋介石的阴谋 B.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

C.使解放区获得了合法地位 D.赢得了反内战的时间

19、维新派与洋务派的根本区别是 ( )

A. 鼓励开矿   B. 改革教育制度   C. 改革政治制度   D. 抵制农民起义

 

20、从下列四张学习卡片上,你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时间:1859年

人物:洪仁玕

事件:写成《资政新篇》

时间:1865年

人物:李鸿章

事件:建成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时间:1896年

人物:梁启超

事件:主笔《时务报》

时间:1905年

人物:孙中山

事件:阐发三民主义

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中国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D.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______建立。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和军队战斗力。

22、_____________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_____________胜利结束。

23、填空题:随着   的完成,全国三亿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

 

24、     )年,西藏和平解放;(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5、1853年为巩固政权太平天国颁布建国纲领《______________》;严复译述《____________》把西方进化论介绍到中国

 

26、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按下列提示探究问题

(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往)

(1)中国近代史上台湾问题的有关史实回顾:

1895年《(  )》签订,台湾割让给(  );1945年(  )战争胜利后,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年,(  )(原因),造成台湾与大陆分离现状。

(2)两岸关系发展历程:

①改革开放后,形成了对台基本方针是(  )。

②197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奉命(  );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实行“(  )” ;同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  )》。

③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④1990-1991年,两岸分别成立“(  )”和“(  )”(民间组织)负责两岸经济型、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

⑤1992年,两会各自以口头的方式达成了共识,称为“(  )”。

⑥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  )。

⑦2005年,(  )访问大陆。

⑧2015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加坡与(  )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综上所述,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风愿,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国统一大业一定会实现。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3)1984年12月,中英两国签署(  ),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详细时间)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并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  );经过(  )两国共同努力,于(  )(详细时间),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4)请你至少从两个方面阐述港澳能够顺利回归的原因?

(5)概述港澳回归的重大意义?

27、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国共两党初步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____

28、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_______的梦。

29、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的历史事件是______。

30、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________; 为了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________; 一举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结束了长达十年的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一-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孙中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两位资产阶级革命烈士的姓名。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邓世昌等200余名将士壮烈殉国的战役——

(2)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第一个胜利——

33、践行长征精神活动中,小历认为,长征途中八路军过草地这一历程,深深打动了他,他决定奋发图强认真学习。

1)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2)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时代更迭,岁月交替,厚重的历史永远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

请回答

(1)图一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它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图二所示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这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哪一制度?

(3)图三反映了我国哪一领域的改革?国家实行的哪一政策实现了这一领域的和平过渡?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