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栏目是某校春秋历史社团编排历史剧预拟的各幕幕名。依此判断该“剧本名称”应该是( )
A.技术的革新
B.制度的改良
C.思想的解放
D.救国的探索
2、“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在泪光里撒下第一粒稻种,烧好大大小小的陶器,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这首诗歌是对我国古代哪一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描述(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人
3、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良歹分明,情甘帖服。”这表明当时( )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
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
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4、下面两幅图片展示了近代以来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通商口岸地理位置的变化。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外国侵略势力开始进入中国
B.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外国的侵略势力从内地向沿海方向发展
D.外国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到内地
5、历史告诉人们“世界还是那个世界,中国已不是那个中国”。改变了中国的命运,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6、广西地处边陲,贫瘠穷困,又是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清朝统治力量相对薄弱。由于毗邻广东,洋货、鸦片充斥,固然造成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破产,清政府裁撤的大批壮勇又多流入广西,在这里形成了格外庞大的失业者队伍……这里成了各种矛盾的集合点。这些历史现象反映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B.西方资本主义的渗透
C.义和团民起义的原因
D.八国联军入侵的后果
7、我国海军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由多兵种组成的一支威武之师。它主要由哪几个兵种组成?
①水面舰艇部队 ②潜艇部队 ③海军航空兵 ④海军陆战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8、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诞生于 ( )
A.上海
B.南昌
C.井冈山
D.北京
9、“如果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从此登上政治大舞台。那么,30年后……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标志中国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主流”的事件是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C.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
10、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火热年代,涌现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被誉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 )
A.
B.
C.
D.
11、1900年9月,英、法、德、意四国侵略军以“未按职分保护外国人”等罪名在保定处斩三位清政府官员,对此,清政府抗议道:“即使中国官员有办理不善之处,应交中国自行处分,何得侵我自主之权?”对此,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侵略军这一行为的依据是《辛丑条约》
B.表明了清政府的主权意识已完全觉醒
C.反映了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境地
D.说明清政府已失去对地方政府的控制
12、辛亥革命从政治上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那么从经济上废除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
A.抗美援朝
B.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的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
D.《共同纲领》的颁布
13、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 )
A.袁隆平 B.焦裕禄
C.邓稼先 D.杨利伟
14、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是指( )
A. 1949-1959年 B. 1953-1963年 C. 1956-1966年 D. 1966-1976年
15、图片是形象的史料。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是( )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16、在预习《抗美援朝》这课时,小明同学摘录出以下观点,其中正确的有( )
①中朝人民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战争造成了朝韩分裂对峙的局面
③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是保家卫国 ④战争的结果是将美国赶出了朝鲜半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17、为了培养军事政治人才,建立国民革命军,1924年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学校是
A.京师同文馆 B.京师大学堂 C.黄埔军校 D.北京大学
18、某初二同学在学习第二次鸦片战争时,通过俄国与清政府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获得的最恰当的结论是
条约名称 | 割占领土范围 | 割占领土面积 |
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
60多万平方千米 |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 约40万平方千米 |
A.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B.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C.获取了中国大量赔款
D.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19、下表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其中1962—1965年的变化是由于( )
A.《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
D.八字方针的实施
20、空军战斗英雄蒋道平的战斗机涂有5颗星,代表他击落过5架敌机,其中还有一架美国“三料王牌飞行员”(击落15架飞机以上的)约瑟夫·麦克康奈尔驾驶的F—86战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如果当时他驾驶的是国产飞机,那么可能是
A. 米格-15
B. 歼-15
C. 歼-20
D. 轰-6K
21、文件:1947年中共颁布《_____________》。
22、________年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________成立。
23、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的事件是_____。
24、状元实业家是 ,提出了 的口号。
25、标志着维新变法运动开始的历史事件是_______。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召开的_______,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6、依据所学,完成下列填空。
(1)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事件
(2)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3)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
(4)中国共产党独立创建人民军队的标志性事件是
(5)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6)洋务运动的管理机构
(7)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是
(8)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是
(9)党的中央局书记是
(10)中国历史上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27、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______,使______观念深人人心.
28、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_____被迫进行长征。
29、请举出与下列意义或影响相对应的历史事件名称。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______ 。
(2)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______ 。
(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______ 。
(4)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______ 。
30、毛泽东在《水调歌头·游泳》中描绘了“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红宏伟蓝图。这里的“一桥”指的是——
31、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共同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及思想引导。
(1)大会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吧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次会议是?
(2)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这次会议是?
(3)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
(4)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次会议是?
(5)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哪次会议?
(6)中共十六大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7)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哪一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一次会议?
3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界线是什么事件?其事件的影响是什么?
33、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的经济特区开始,逐步向内地推进的。
请回答:
(1)1980年,中央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了哪四个经济特区?
(2)1984年,中国开放大连、天津、青岛、上海、福州、广州等______个沿海城市。
(3)1985年,中国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______ 。
(4)1988年,______被划为经济特区。
(5)1990年,上海______也建立起来。
(6)1992年,相继开放了______ 、武汉等沿江城市,满洲里等陆地边境城市和昆明、乌鲁木齐等内地省会和自治区首府。随后几年,又陆续开放了一大批符合条件的内陆市县。中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______”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结局。
3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如果不是林大人禁烟,英国也会找另一个借口来发动战争,这是可以断言的。英国资产阶级政府发动这场战争,除了保护鸦片走私以外,其实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图。对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致拉本特函》
材料二:清末著名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漫画《扯线木偶》(如下图),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林大人禁烟”指的是哪一事件?
(2)材料二中“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是指哪一场战争?这次战争签订的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的漫画出现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这次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的哪一项内容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4)结合材料,近代中国历经屈辱的历史留给我们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