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历史学家吴玉章在回忆录中写到: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符合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各地共产党小组的成立

B.全国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出现

C.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

D.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全国统一

2、位于观前街的苏州市人民商场是苏州著名的百货老字号,原名苏州国货商场,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更名为苏州人民商场,该商场更名大约发生于(    

A.1949年

B.1952年

C.1956年

D.1958年

3、中国开始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是在以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共八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工业化建设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5、19世纪末,有人题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6、他是一介农夫,一生扎根农村,他于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他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西方世界称其是解决21世纪世界温饱问题的重要法宝。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文中的“他”是(     

A.雷锋

B.钱学森

C.邓稼先

D.袁隆平

7、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领导了维护共和制度、反对袁世凯复辟的

A.二次革命

B.黄花岗起义

C.北伐战争

D.护国战争

8、(2016·徐州)学者齐卫平认为,中共一大选择在上海召开,有三个主导因素:第一,上海是中国工人阶级的重要发源地;第二,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早期组织……。第三个主导因素应该是上海(  )

A. 最早被开辟为通商口岸   B. 是辛亥革命爆发的地方

C. 是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D.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地方

 

9、五星红旗、北京天安门、《义勇军进行曲》等核心元素构成了国家形象符号体系。这些“核心元素”确定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下表是北洋军阀主要派系简表,由其表中信息可得出

A. 军阀的靠山均为日本人

B. 列强采取“以华治华”策略

C. 军阀力量超过帝国主义

D. 列强之间在中国的利益互补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的斗争

C.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2、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的客观叙述,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评述与看法。下列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19世纪70年代后,西方发明的火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B.20世纪30年代在抗日救亡的高潮中,聂耳谱写了《义勇军进行曲》

C.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的根源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D.1905年,清政府谕令一律停止科举考试,实行近代新式教育

13、“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14、石屏人袁嘉谷是红河人民的骄傲。他曾参加清政府举行的经济特科考试,列二等七名,复试列一等一名,授编修。在云南,便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状元了,消息传来,四方轰动,在昆明建了一座“聚奎楼”。从哪一年开始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

A.1840年 B.1894年 C.1905年 D.1912年

15、下列图片,最能体现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初衷的是(     

A.   

B.   

C.   

D.   

16、“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下列属于阿拉伯文化的是(     

A.《荷马史诗》

B.《天方夜谭》

C.金字塔

D.儒略历

17、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空白方框内“?”处应填写

A.太平天国运动 B.五四运动的爆发

C.新文化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导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护国运动的开展和胜利

B.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坚决斗争

C.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

D.袁世凯失去帝国主义的支持

19、“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上述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都江堰

B.万里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20、下列选项能够充分证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目的是 (     

A.打开中国市场

B.维护鸦片贸易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击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历史上的口号或主张反映了一定的时代的特征。

(1)洋务运动期间,在“   ” “求富” 口号指导下,洋务派开展了一场维护清朝统治

的自救运动。

(2)   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3)新文化运动提倡   与科学,促使人们思想空前解放。

22、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1915年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_》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

 

23、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大军千里挺进___________,揭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1948年到1949年,经过___________决战,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共150多万人,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被誉为两弹元勋的科学家是      

(2)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由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科学家是      

(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      

(4)2003年10月,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航员是      

25、甲午海战中为国捐躯的致远舰管带是________,近代率领湖广子弟收复新疆的是________

26、“邓世昌毅然下令,开足马力,直冲敌舰,决心以定人同归于尽”。由此场景的史实是  (   )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黄海海战   D. 三元里抗英。

27、___________年9月,___________领导了秋收起义,随后率领部队向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__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道路。

28、1905年8月,中国同盟会成立,它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统一的________革命政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________,提出“振兴中华”的主张。

29、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提出“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______”,学术问题上“______”。

30、1894年中了状元的_______主张_______,成为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一句心理话。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   

32、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33、(1)巴黎和会召开的目的。

(2)参加国有多少个?掌握巴黎和会会议主导权的是那些国家?

(3)这次会议后签订了哪份合约?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武汉地处长江中游、内陆腹地,这里不仅经济发达,且革命力量基础雄厚革命党人在没有统一指挥的情况下,仍决定按原计划于10日起义。经过一夜激战,起义部队完全占领武昌紧接着,全国各省纷纷响应,不足两个月时间,内地18个行省中,就有14个省宣布独立光复,革命烈火迅速烧遍全国。

——据张宪文《中华民国史》

材料二   关于辛亥革命的爆发,有如下一些论述:清朝建立以来,反清活动在地下组织与秘密社会中保持着一定的活力,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正深深植根于这一传统中……西方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及民族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成为中国革命的助推力。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孙中山指出:经庚子“清廷之威信已扫地无余……国势危急,岌岌不可终日。有志之士,多起救国之思,而革命风潮自此萌芽矣”。孙中山认为,与两千年来的历代王朝相比,清廷仍然实行君主专制政体,王位争夺又是无情的斗争。要破这个怪圈,就必须以共和制取代君主制度。

——据《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武昌起义取得成功的有利条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