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许德衍描述某历史事件“是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影响下发生,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孕育起来的”,“其最大特点,就是中国人民革命从此成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不再是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同盟军”。该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已,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优”的是
A.我国的主权和领士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3、一部以打击跨国贩毒集团为主题的电视剧《破冰行动》正在热播,它体现了当今缉毒警察不畏艰难险阻,坚决打击毒贩的牺牲精神。早在180年前,虎门也上演了一场破冰行动。这一行动的主角是
A.洪秀全
B.林则徐
C.李鸿章
D.邓世昌
4、“国民改为人民,中间用意深深。民众站立起来,堂堂的做个人。”这首诗歌创作的背景是( )
A.抗日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新中国成立
D.土地改革
5、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闭幕,大会批准了“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回首往昔,下列属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建设成就的是( )
A.
B.
C.
D.
6、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6 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完成了向工业化的转变
B.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C.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D.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7、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在其报告文学中把黄继光、邱少云等为代表的军人誉为“最可爱的人”。他高度赞誉这些军人主要是因为( )
A.他们在环境恶劣,装备落后的情况下,以少胜多
B.作家本人对军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军人的崇拜
C.他们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D.应用文学创作虚构的手法,渲染战场气氛的需要
8、在孙中山的推动下,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成员聚集于日本东京,建立了统一的革命组织。这一统一的革命组织的指导思想是( )
A.“自强”“求富”
B.变法图强
C.民主与科学
D.三民主义
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优先发展重工业
10、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发表后两年内,国内出版的白话刊物屈指可数。1919年后各地白话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创立,据时人估计,仅1920年一年,全国陆续创办的白话报刊就有四百种之多。这一变化( )
A.说明马克思主义正广泛传播
B.源于新文化运动的直接推动
C.动摇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D.适应了工人运动发展的需要
11、新中国成立后,迅速获得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承认。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阵营得到了壮大 B. 中国与亚非各国友好交往
C. 新中国稳步走向国际社会 D. 新中国积极参与多边外交
1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其强调了哪一战役胜利的原因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3、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确立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
A.开展土地革命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镇压反革命
D.领导“文化大革命”
14、“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坚持斗争14年,转战大半个中国,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幕。”材料中的“它”是( )
A.李自成起义
B.安史之乱
C.太平天国起义
D.义和团运动
15、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你认为作者描述的是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中国状况(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6、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占领香港岛
B.火烧圆明园
C.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割占台湾
17、有人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认为洋务运动只是剪断了其枝叶,辛亥革命是砍断了树干,但树墩还在,还会萌发。为了不让“树墩”萌发,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掀起了( )
A.戊戌变法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18、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中“组织起来”指的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19、它列举了英国殖民统治的种种暴政,号召殖民地人民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它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1787年宪法》
20、导致如下图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
B.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
21、在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并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________。
22、近代百年的上海史,就是一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国近代化的见证。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词语。
(1)洋务运动中,李鸿章在上海创办了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____________ 和民用企业_______________。
(2)1897 年在上海创办了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的_______________
(3)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___》,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挑战。
(4)1927年,蒋介石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在上海发动 ,破坏中国革命。
23、背景:日本对国民政府进行政治诱降,辅之以 _______;加紧进攻敌后抗体根据地;加强对占领区的军事统治和________。
2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______。
25、______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26、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民族同仇敌忾,顽强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把他们的姓名分别填在相关事件后的横线上:
(1)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的禁烟英雄是___________;
(2)坚守虎门炮台,壮烈殉国的广东水师提督是___________;
(3)年逾六旬,却“亲自舆榇”出关,收复新疆的陕甘总督是___________;
(4)1894年,平壤战役中奋起反击日军,最后中炮牺牲的清军将领是___________;
(5)黄海海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号管带是___________。
27、状元实业家____毅然回家乡创办企业,带动了很多中国人走上“____”的道路。
28、到__________年,我国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的全部自给。我国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______这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29、________的成立,标志着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1923年2月,________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顶峰。
30、1957年,___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3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请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32、 材料一:中华民国的成立并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一次巨大革命意义的历史性变革一-为以后的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打开了道路。
---《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
材料三: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化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江泽民十五大报告
孙中山对中国的历史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据此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写出两位资产阶级革命烈士的姓名。
(2)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指的是什么?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3、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过哪两次重大挫折?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两方面,说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成熟的。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探索史、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屈辱篇
中国近代以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
(1)材料中所述,鸦片战争发生在什么时间?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含义指什么?
(2)请列举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将中华民族一步步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三个不平等的条约。
材料二:探索篇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救民道路,先进的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最终也未能使中国实现近代化,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3)材料中所述,“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
(4)据上述几个救国方案的结局,你能得到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