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较,辛亥革命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的壮观与惨烈,但它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却不同寻常。材料中的“不同寻常”指的是辛亥革命( )
A.结束中国的封建制度
B.终结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某校历史学习小组模拟“红色旅游”推介活动,下列各项适用于介绍“井冈山”的是( )
A.红色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B.吉祥之都——诞生了红色政权
C.革命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民族灯塔——指导了敌后战场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下列长征途中的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甘肃会宁会师
B.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甘肃会宁会师
C.四渡赤水→遵义会议→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甘肃会宁会师
D.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渡金沙江→甘肃会宁会师
4、揭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B.公车上书 C.组织学会 D.戊戌六君子事件
5、1903年,发表传诵一时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明确指出以革命推翻清王朝,实行民主共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是
A. 严复
B. 陈天华
C. 周容
D. 章炳麟
6、义和团发放的宣传单: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拔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其中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迷信色彩的是
A. 拔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B. 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C. 兵法艺,都学全,要平鬼子不费难
D.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7、(改编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语。新文化运动中最可能出现的流行语是
A.自强、求富
B.民主、科学
C.救亡、图存
D.维新、变法
8、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2021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5周年。下列历史事件不属于孙中山早期革命活动的是( )
A.百日维新
B.建立兴中会
C.建立中国同盟会
D.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9、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0、“红船精神”可以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发祥于( )
A.北京、陕西延安
B.广州、江西瑞金
C.上海、浙江嘉兴
D.武昌、江苏南京
11、以下是八年级小史同学最近观看的电视节目单:《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如果国宝会说话》,引起人们对国宝关注的热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有两个强盗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掠夺珍宝,又放火焚烧。两个强盗犯下的滔天罪行指的是( )
A.列强瓜分中国
B.中法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旅顺大屠杀
12、“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导致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得出此结论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维新变法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3、我国拥有核武器的意义在于( )
①加强了弱小国家的军事防御力量
②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③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④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4、19世纪60年代初洋务派在北京设立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时务学堂
D.福州船政学堂
15、下图是丰子恺的漫画《某父子》。对这种情景的理解较全面的是
①在社会习俗变革的大背景下,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受到了冲击
②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接受习俗改变的程度不同
③习俗的改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④民国时期出现追求自由平等新风尚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6、今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65周年,从此,我国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五年为单位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
A. 1951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17、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 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C.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D. 结束了被侵略被的奴役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18、“1947年年中似乎标志着战争形势的一个转折点。…共产党军队的规模已稳步地扩大…共产党在1947年下半年发起了全面进攻”下列属于这一“转折点”中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行动是
A.挺进大别山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9、有一首歌唱道:“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的标志是( )
A.开国大典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20、下表为甲午战败后清政府三次向列强借款的信息表。这些借款使清朝
借款项目 | 借款条件 |
1895年“俄法洋款” | 借款4亿法郎,折银98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
1896年“英德洋款” |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9700余万两,分36年还清 |
1898年“英德洋款” | 借款1600万英镑,折银1.2亿余两,分45年还清 |
A.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B.对外财政依赖加深
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
D.政府债务负担减轻
21、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_______
22、198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________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迅速,取得巨大成就,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__”交接入列。
23、1956年,中共_______召开,这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1982年,中共________召开,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4、武昌起义发生在_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于__________年。
25、1955年在______________的万隆召开,是第一次没有__________________参加的_____________会议。周恩来提出“_______________”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团结与合作。
26、1997年,我国经济总量(GDP)在世界排名________位;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________位。
27、下图为淮海战役中人民支前统计表,它形象地说明了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能以弱胜强,打败敌人的哪一重要原因?( )
民工
| 543万人
|
担架
| 30.5万副
|
大小车
| 88万辆
|
牲畜
| 76.7万头
|
船只
| 8500只
|
筹粮
| 9.6亿斤
|
挑子
| 20.6万副
|
A.人民群众积极支援
B.武器装备精良
C.双方兵力悬殊
D.将士作战勇敢
28、2001年是中国外交成就突出的一年:中国上海承办了___________(组织全称)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加入___________(组织全称),我国对外开放事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29、1839年,______领导了虎门销烟;______收复新疆。
30、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
(2)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
(3)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
(4)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
3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实 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32、在新中国的建设中,很多人作出了重要贡献。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被称为“铁人”的石油工人是谁?他为哪个油田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2)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谁?请写出20世纪60年代解放军的好战士一位。
(3)被称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的人是谁?形成以他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是什么?
(4)从上述人物身上你受到了哪些精神鼓舞?
33、民主与法治建设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保障,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哪部文献起到临时宪法的作用?此次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起了什么制度?
(2)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什么?该会议的召开确立了我国哪项根本政治制度?
(3)在哪一时期我国民主与法制受到严重践踏?举例说明。
(4)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探究,你认为要如何加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不是“重新发现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提法改变的背后是史观的改变,而这改变发生的进程是“民间倡议一官方回应”,有学者多年前就发出过相关呼吁。
——摘编自新京报《“十四年抗战”背后是史观的改变》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背后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十四年抗战”的起止时间。
材料二:当今我亡国灭种大祸迫在眉睫之时,共产党和苏维埃政府再一次向全体同胞呼吁:无论各党派间在过去和现在有任何政见和利害的不同……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阅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首先大家都应当停止内战,以便集中一切国力(人力、物力、财力、武力等)去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而奋斗。
—-《八一宣言》(1935年)
(2)材料二中的“亡国灭种大祸”是指当时面临的哪一问题?对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北平学生进行的爱国斗争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垣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摘编自伦敦《泰晚士报》(1937年11月28日)
(3)材料三是关于哪一抗战史实的报道?该战斗对抗战初期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分别列举一个抗战相持阶段两大战场振奋人心的著名战例。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