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鸿章晚年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洋务运动“虚有其表”的根本原因是( )
A.缺乏人才
B.主要引进西方设备
C.资金匮乏
D.没有触及封建制度
2、以下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三张图片反映的主题是( )
A.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B.近代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D.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进步
3、如下图为1980年10月16日,我国重庆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的一份营业执照。它反映出当时我国( )
A.单一所有制结构已发生变化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公有制经济逐步失去主体地位
4、下图是1492年开辟的一条新航路示意图。据此可知,此次航海活动( )
A.到达了印度大
B.发现了美洲
C.实现了环球航行
D.证明了地圆学说
5、为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从 1946 年到 1948 年底,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 施行( )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
D.平均分配土地和粮食
6、“一场成功的起义开端了辛亥革命,宣告统治中国268年的部落王朝,和有着2200年之久的中国封建帝制一道,将在革命风暴中寿终正寝。”中“成功的起义”指( )
A.萍浏醴起义 B.广西起义
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
7、某军事博物馆举办“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图片展。请根据图片选择最恰当的一条标语
A.90年磨砺利创重科技强军换新颜
B.90年英雄辈长征精神永远传承
C.90年不忘初心传承红色眼务人民
D.90年披荆斩棘本色不改为国为民
8、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下列成就在这一建设时期取得的是
A.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B.实现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C.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9、某校准备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的路线
A. 瑞金—遵义—吴起镇—会宁 B. 上海—瑞金—遵义—会宁
C. 上海—瑞金—遵义—吴起镇 D. 井冈山—瑞金—遵义—会宁
10、1953年,《人民日报》出现了12次“共同富裕”,主要集中在“向农民宣传总路线”专栏,鼓励“大家联合起来,用大规模生产和新的农具、农业机器,使大家能够共同富裕”。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农民迫切希望能实现共同富裕
B.目的是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D.说明我国初步实现了工业化
11、广东省给了深圳优先走一步的优惠政策,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以后,全国各地为深圳提供了大力支持,包括大量人才、劳务工、物资粮食供应。这反映出在促进深圳发展中的主要推动力是( )
A.地缘优势
B.人口充足
C.政治因素
D.市场扩大
12、他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率领钻井队打出了大庆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中国工业战线一面火红的旗帜。他就是被称为“铁人”的( )
A.聂荣臻
B.陈伯达
C.雷锋
D.王进喜
13、历史题材影片《建国大业》再现了1945年蒋介石和毛泽东的握手时刻,这一时刻的出现时,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 )
A.打倒军阀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揭穿国民党假和平的阴谋
D.维护和平,民主建国
14、1945年重庆《大公报》:“昨日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毛泽东先生了!”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西安事变
B.七七事变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15、“这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亚欧非及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这指的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西部大开发
C.“一带一路”建设
D.“863”计划
16、“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在《中国青年》《解放军报》上的题词,号召向雷锋学习。此后,全国掀起学习雷锋先进事迹的热潮。”该历史情境发生在( )
A.土地改革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C.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D.改革开放新时期
17、下列中国近代史上的爱国和进步口号,其中最能揭示五四运动内容和性质的是
A.“打倒帝国主义”
B.“一切权力归农会”
C.“劳工阶级万岁”
D.“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8、从《时局图》中,我们可以得出的信息是( )
A.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沙俄“势力范围”在中国的西北地区
C.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D.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南京条约》
19、中共十五大通过的党章,规定了党的行动指南,他们是
①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三民主义 ③毛泽东思想 ④四项基本原则 ⑤邓小平理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⑤
20、“以青春之我,创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李大钊的这篇《青春》最初应发表在( )
A.《国闻报》
B.《民报》
C.《新青年》
D.《时务报》
21、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选举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22、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______交接入列。
23、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运动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_所有制。
24、洋务运动兴办的工业中,江南制造总局创办人是_______;中共一大选举_______中央局书记。
25、中国近代发生的两次大规模农民运动是: 和 。
26、在戊戌变法中,矢志为变法献身,并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人物是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设立后,清政府有了专门的外交机构; __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
28、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在辛亥革命期间首先发动的反清起义等事件。这一地点应该是________。
29、兴起:由山东、直隶一带的________、民间秘密结社和练拳习武的组织发展而来。
30、抗战爆发以来,___________是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___________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大捷。
31、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使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
(2)要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什么道路?
(3)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我们应牢固树立什么理念?
(4)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是什么原因使中国在实 现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主办国际盛会、应对突发事件、战胜重大自然灾害等方面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力量?
32、(简答题)
(1)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进行了英勇抗争,请举出两例中国农民阶级抗击外国侵略的运动。
(2)国共两党在近代史上先后有过两次合作,第一次国共合作和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
(3)1945年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什么会议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中共在1945年8月做出了什么努力?
(4)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反抗侵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近代以来中国人的夙愿。
请回答:
(1)面对外来侵略,清军爱国官兵与中国民众英勇反击,谱写出不屈不挠的抗争乐章,请各举一例相关史实。
(2)面对甲午大败之“中国巨祸”,康有为、梁启超等开始了艰难的尝试。当时北方宣传维新思想影响最大的报刊是?19世纪末,在他们推动下,开展了什么运动?
(3)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与下图相关的是革命党人发动的哪场起义?其具体指挥者是谁?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见下图)
材料二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怨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
——歌词
材料三 “你们今天胁迫我们签下协议,夺走了台湾岛,但你们终究会对这个决定感到后悔的,两国的人民从此将成为世仇,再也不能共处。”
——李鸿章
材料四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
(1)根据材料,填空。材料一反映了《____》签订的情景。材料三中“夺走了台湾岛”的是《____》。材料四中让慈禧对列强“感激涕零”并欣然同意签署的条约是《____》。
(2)材料一具体是指什么战争?它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期间有一个国家趁火打劫,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个国家的名称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涉及的条约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通过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有什么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