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关键词:“中国共产党”、“创建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由此判断该题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护国战争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萍浏醴起义
2、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内忧外患中爆发的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南昌起义 C.辛亥革命 D.戊戌变法
3、下列关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是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之后,全国掀起的一场运动
B.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
C.遵循了客观经济规律,但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
D.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在探索过程中的失误
4、他铮铮铁骨、一身正气、虎门销烟显示了他维护民族尊严的决心。“他”是
A. 岳飞
B. 关天培
C. 林则徐
D. 左宗棠
5、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资政新篇》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6、1915年未,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在元日举行登基大典。袁世凯的复辟活动,令举国哗然,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这一历史事件被称为( )
A.军阀割据
B.护国战争
C.二次革命
D.护法运动
7、党和政府实行的改革首先从( )开始
A.农村
B.城市
C.经済特区
D.开发区
8、《天朝田亩制度》对太平天国的革命斗争起到的最大作用是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B.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愿望
C.实现了平均分配产品 D.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9、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采取的措施有( )
①将临时政府从南京迁往北京
②解散国会,废除《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③开展护国战争
④修改总统选举法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对联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之一。品对联“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未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联揭示的问题是
A.因吸烟,中国人民内部仇杀亿万千人口
B.中国人民勇敢,不怕刀枪火炮
C.刀枪火炮都有较大危害
D.鸦片输入的危害
11、1987年,台湾同胞终于被允许回祖国大陆探亲,实现了与亲人团聚的梦想。回乡探亲寻祖的同胞大多已经年迈体衰,与亲人久别重逢,互相抱头痛哭,倾诉着太多太多的分离之苦。这说明
A.“九二共识”深入人心
B.祖国统一,人心所向
C.两岸“三通往来密切
D.两岸经济蓬勃发展
12、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中华民族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这里的“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日本
B.法国
C.俄国
D.英国
13、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被称为“党的好干部”的县委书记是( )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张春桥
14、“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之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15、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约是( )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C.中美《望厦条约》
D.中法《黄埔条约》
16、巴黎和会操纵者之一的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这一切终究毫无意义,德国将会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战后的凡尔赛体系形同虚设
B.巴黎和会维持了欧洲长久和平
C.欧洲列强间矛盾未根本解决
D.德国受严惩成为二战的导火线
17、有学者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曾说:“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情,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的事,”据此,他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B.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结治
18、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A.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C.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19、观察下图,美国对华进出口贸易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乒乓外交”的有力推动
B.中美关系开始得到改善
C.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我国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C.把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跨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1、1935年在北平爆发的“______”,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2、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2)鲁迅批判国民性质问题的经典之作——
(3)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
(4)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23、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空
① 焦裕禄 ②雷锋 ③王进喜 ④袁隆平 ⑤邓稼先
⑥邱少云 ⑦黄继光 ⑧刘少奇 ⑨阿沛·阿旺晋美 ⑩毛泽东
(1)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会议选举_____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这一年雪域高原迎来了历史上的春天,西藏人民从此永远摆脱了帝国主义侵略的羁绊,以_____为首席代表的地方政府代表团终于抵京谈判。”
(3)1950年,抗美援朝中,战斗英雄_____在身负重伤、弹药用完的情况下用胸膛堵住正在扫射的机枪口。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_____在大火烧身的情况下验收前赴纪律,直至壮烈牺牲。
(4)20世纪60年代,_____赢得了“铁人”的称号,以他为代表的那种艰苦创业精神,也被誉为“铁人”精神。河南兰考县县委书记_____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一座精神丰碑。“解放军好战士”_____等先进人物。
(5)文革中_____含冤病逝,是“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
(6)杂交水稻之父是_____ ,“两弹元勋”是_____。
24、洋务运动的口号:____和____。
25、结果: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 夺取。
26、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从中获得了________,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27、_____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_____革命,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28、背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 。
29、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后,______________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1898年9月,变法失败,___________拒绝出走,矢志为变法献身,最终被捕遇害。
30、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 ______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______,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3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不断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建立制度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
严重失误
(2)请你写出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路上出现的严重失误两例。
伟大转折
(3)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是什么?
特色理论
(4)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是谁?
经济特区
(5)1980年我国在哪两个省建立了经济特区?
伟大梦想
(6)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土地占有情况如何?面对如此情况,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是如何进行土地改革的?它对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33、民主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也是人民的普遍要求。
(1)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有着什么样的性质?确定了什么政治制度?关于《宪法》,你还知道些什么?
(2)宪法诞生前,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什么?建国初期的哪部法律文献解决了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3)假若你受教育的合法权利被侵犯,你可以依据哪部法律讨回权利?
34、百年风雨,百年辉煌,从“小小红船”到“巍巍巨轮”,中国共产党创造了非凡业绩。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崭露头角】
材料一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革命探索】
材料二 这一时期毛泽东发表了《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论证了红色政权在中国农村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正确方向。
材料三1935年10月,陈云在向共产国际的报告中写道:此次会议“撤换了‘靠铅笔指挥的战略家’,推选毛泽东同志担任领导”。“目前我们党在新的情况下能够自己提出新的任务”。
——摘自姬明华《1935年陈云莫斯科之行述论》
(1)材料一中“这个特别的日子”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此事件有何重大意义?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的理论贡献。
(3)材料三描述的是哪次会议?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4)如今,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一百年的历史。这一百年来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取得了很多辉煌成就,我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回顾百年党史,你有什么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