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伊春市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 :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神秘。

①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 ②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 ③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 ④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 ⑤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 

⑥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

A. ①④⑤   B. ②③⑥   C. ①③⑤   D. ②④⑥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责(jié)        (sài)        热(zhì)        无消息(yǎo)

B.首(qiào)       闻(fěi)        息(zhì)        笔耕不(chuò)

C.强(jué)        形(dùn)        亮(zèng)       油光可(jiàn)

D.水(ruò)        (zǎi)        然(qiǎo)       息敛声(bǐng)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璀璨        渡难关        粗制烂造        黯然失色

B.真谛        老皇历        风云突变        心旷神怡

C.犀利        倒计时        郁郁寡欢        纵横绝荡

D.轩昂        副作用        翻来复去        不可名状

4、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纶(qīng) 水(fú) 不知所(cuò)

B.蛮(hèng) 日(yì) 正危坐(jīn)

C.睥(nì) 挑(xìn) 络不绝(yì)

D.不(xùn) 默(jiān) 强不舍(guō)

二、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以下各题。

登快阁

黄庭坚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注)①痴儿:作者自指。②朱弦:这里指琴。③佳人:美人,引申为知己、知音。④青眼:黑色的眼珠在眼眶中间,青眼看人指正眼看人,表示对人的喜爱或重视、尊重。白眼指露出白眼,表示轻蔑。

1颈联中运用了伯牙、子期知音的典故和阮籍青白眼典故,请分析运用典故的作用。

2“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6、古诗文默写。

(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王绩《野望》)

(2)______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杜甫《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5)读《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的故事,你能联想到杜牧《赤壁》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共1题,共 5分)

7、你这一行的辛苦,当然辛苦到极点。就因为这个,我屡次要你生活正规化、学习正规化。不正规如何能持久?不持久如何能有成绩?如何能巩固已有的成绩?以后一定要安排好,控制得牢,万万不能调配得不匀,免得临时着急,日夜加工的赶任务。而且作品的理解与掌握,就需要长时间的慢慢消化、咀嚼、吸引。

这一段文字出自中国名著《________》,作者_________ 。文中的“我”是指_________,文中的“你”是指_________。文中的“我”对“你”的要求是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__________体现理解作品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五、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文,请完成小题。

快手刘

冯骥才

①人人在童年,都是时间的富翁。我有时待在家里闷得慌,就不免要到离家很近的那个街口,去看快手刘变戏法。

②快手刘是个摆摊卖糖的大胖汉子。随身背着的绿色小木箱,上面插着一排排廉价的棒糖。他变戏法是为吸引孩子们来买糖。戏法很简单,俗称“小碗扣球”。一块绢子似的黄布铺在地上,两只白瓷小茶碗,四个滴溜溜的大红玻璃球儿。他两手各拿一只茶碗,你明明看见每只碗下边扣着两个红球儿,你连眼皮都没眨一下,只见他一边叫天喊地,东指一下手,西吹一口气,嘿!四个球儿竟然全都跑到一只茶碗下边去了。

③有一次,我亲见他手指敏捷灵活地一动,把一个球儿塞在碗下边扣住,便想揭他老底,禁不住大叫:“在右边那个碗底下,我看见了!”“你看见了?”快手刘明亮的大眼珠子朝我惊奇地一闪:“不会吧!你可得说准了,猜错就得买我的糖。”“行!我说准了!”谁知快手刘突然把右边的茶碗翻过来:“瞧吧,在哪儿呢?”咦?怎么碗下边什么都没有呢?快手刘又把左边的茶碗掀开,同样也没有。球儿都飞了?只见他将两只空碗对口合在一起,举在头顶上,口呼一声:“来!”双手一摇茶碗,里面竟然哗哗响。打开碗一看,四个球儿居然又都出现在碗里面。怪,怪,怪!围看的人发出一阵惊讶不已的唏嘘声。“怎么样?你输了吧!不罚你钱,买块糖吃就行了。”我臊得脸皮发烫,在众人的笑声里买了块棒糖,站在围了几圈的人后边去。从此我只站在后边看了,再不敢挤到前边去多嘴多舌。他的戏法,在我眼里真是神奇无比,那时他是我最佩服的人。我童年和少年的许多时光,就是在他令人痴想不已的表演中慢慢消磨掉的。

④我上高中是在外地,人一走,留在家乡的童年和少年就像合上的书。快手刘带给我的美好故事,就像鲜活的花瓣夹在书页里,再翻开都变成了干枯的回忆。

⑤高二暑假回家,一天在离家不远的街口看见十多个孩子围着什么又喊又叫,走近一看,竟然是快手刘!他依旧卖糖葫芦和变戏法,但那只木箱,已经破损不堪,再也看不出先前那悦目的绿色。再看他,饱满的曲线没了,尖尖的骨形突露,眸子没了光彩。这双手尤其使我吃惊,手背上青筋缕缕,污黑的手指头上绕着一圈圈皱纹,好像吐尽了丝而皱缩下去的老蚕……他抓住两只碰得破破烂烂的茶碗口,缓慢迟钝地翻来翻去,四个小球一会儿没头没脑地撞在碗边上,一会儿从手里掉下来。

⑥孩子们叫起来:“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叫声让他慌张不已,手抖抖索索,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球在哪儿了,无怪乎周围的看客只是寥寥无几的孩子。

⑦“在他手心里!绝对没错!”孩子们吵着闹着叫他张开手,他却攥得紧紧的,几乎用请求的口气说:“是在碗里呢!我手里什么也没有……”可这些稚气的小孩儿偏偏不依不饶,非叫他张开不可!他哪能张开?一张开,就会漏洞百出。我真不愿意看见他这幅窘相,走到孩子们中间,用手指那木箱说:“球在这箱子上呢!”

⑧孩子们被我这突如其来的话,弄得莫名其妙,都瞅那木箱。就在这时,我瞥见快手刘用一种尽可能快的速度把手里的小球儿塞在碗下边。“球在哪儿呢?”孩子们问我。

⑨快手刘笑呵呵地翻开地上的碗说:“瞧,就在这儿哪!怎么样?你们说错了吧?买块糖吧!”孩子们给骗住了,再不喊闹。一两个孩子掏钱买糖,其余的一哄而散。只剩下我和快手刘呆立在那儿,他灰蒙蒙的眸子里充满疑问,显然他不明白,我这个陌生的青年何以要帮他解困。

⑩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

【1】阅读全文,用文中原词填写下表。

时间

快手刘的手

快手刘的演出

观众

“我”的表现

“我”童年时

敏捷灵活

(2)

围了几圈

揭他老底

“我”高二暑假

(1)

漏洞百出

寥寥无几

(3)

 

【2】品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球在那儿呢!”“在手里哪!”“指头中间夹着呢!”

【3】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第④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①结构上:_______________

②内容上:_______________

【4】标题为“快手刘”,文章却用大量笔墨写他表演“不灵”,这样写有何目的?请结合文意分点陈述。

【5】“在饱经风霜的岁月里,艺人的高超技艺,却没有人来传承,他晚年竟变得如此凄凉,为什么呢?我陷入了沉思之中。”如果你是学校广播站的广播员,读完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思考,你打算和学校听广播的同学说点什么?

六、作文(共1题,共 5分)

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小到大,在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都曾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关爱、支持和帮助,也许你当时就被感动得热泪盈眶,也许你当时并不曾在意甚至并不理解,但不管如何,这些让人感动的人和事让我们懂得了很多,也学会了很多,让我们不由生发感恩之心。

那么,当你静下心来,回想往事,你最想感谢的人是谁呢?

请以“谢谢你让我懂得了 ”为题,给你最想感谢的人写一封信,表达你的感恩之心。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不得抄袭和套作;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