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胡适在1923年写给友人的信中这样描述:“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以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民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时代”指的是(   )

A. 君主立宪时代   B. 民主共和时代

C. 民主科学时代   D. 尊孔复古时代

 

2、朝鲜战争期间,中国军队获得了大量苏联的援助,到1954年初,中国组建的28个空军师、5个飞行团,共有3000余架飞机,都是苏联赠送和售予的。这表明(     

A.中苏结成了军事同盟

B.朝鲜战争加强了中国国防力量

C.苏联是唯一与中国建交的国家

D.中国由此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3、“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以下选项符合题意的是(       

A.长征粉碎日本侵略者消灭红军的企图

B.长征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长征传播革命精神,打开革命新局面

D.长征是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转折点

4、票证是历史的浓缩与见证。下图的票证见证了(     

A.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加强法制建设

5、齐白石、冼星海、兽迅、张睿都是近代中国颇有影响的杰出人物。以下人物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齐白石——近代著名文学家,其杂文思想深刻,语言犀利,《狂人日记》是其代表作

B.冼星海——近代著名画家,擅绘花鸟草虫,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C.张謇——近代著名实业家,创办大生纱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D.鲁迅——近代著名音乐家,创作有《黄河大合唱》,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坚强气质

6、下图巨幅画《愚公移山》依托古代神话故事“愚公移山”而创作,描绘了愚公率众人开山挖路的劳动场面。它的作者是

A. 张大千

B. 徐悲鸿

C. 齐白石

D. 冼星海

7、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从中可以看出

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自然环境好

C.隋朝时实行暴政

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

8、1945年8月,《大公报》社评说:“毛泽东先生来了!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喜事。”该报道反映的事件是

A.中共一大

B.西安事变

C.重庆谈判

D.第一届政协

9、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该政权的首都位于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10、1972年2月,被西方新闻称作“改变世界的一周”的历史事件是(   )。

A. 尼克松访华   B.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C.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   D. 《中美联合公报》签署

 

11、在上海及其附近的松江、太仓一带,手工纺织业一直很发达,但随着上海的开埠,外国棉纱棉布源源涌入,这里的手工纺织业迅速败落。以上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瑗珲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12、1978年,我国开始实行的历史性决策是

A. 农业合作化

B. 人民公社化

C. 土地改革

D. 改革开放

13、1899年,提出“承认各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和既得特权,同时要求在各国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享有均等机会”。这个照会的提出者是(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14、根据下面长征路线示意图,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的是(     

A.四渡赤水

B.渡过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翻越大雪山

15、共歼敌1万余人,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万家岭战役

16、以下科技成就不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取得的是

A.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C.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17、习近平曾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8、“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要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这首歌谣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A.“大跃进”时期

B.土地改革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19、1955年10月1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正式成立,1997年7月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我国在民族和统一方面这两大举措的共同之处不包括(  )

A.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B.都是我国不可分割的地方行政区

C.与中央的关系都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受中央人民政府管辖

D.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20、观察下图,请判断佩戴这种臂章的军队应该存在于(     

A.北伐战争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解放战争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与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在______会师。古田会议确定了“______”的建党建军原则。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1951年,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的事件是________

(2)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

(3)1971年,中国外交重大胜利的事件是________

23、下图是《渡江战役示意图》,将图中A、B的所示的地名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24、1971年的“九一三事件”,标志着______反革命集团被粉碎;1976年10月,华国锋、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25、拉开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______,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第一人是______

26、1961年,中共中央调整国民经济,实施“(       )”的八字方针。1978年,思想理论界展开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人们认识到,只有(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7、1931年_____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

28、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是______

29、______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极大的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30、百日维新期间在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简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2、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伟大历史意义。

33、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发动了对中国的侵略战争,签订了什么不平等条约?该条约激起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由此美国提出了什么政策,加剧了对中国的侵略?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轨迹。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

材料二:“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材料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党和政府为实现“最高利益”所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认识所导致的后果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影响?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