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义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某中学几位学生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西南部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两行暗红大字,斑驳模糊,依稀辨认出是“革命的工农群众快起来参加到红军中去冲破敌人的第四次围攻!”他们得到的合理结论是 (     )

A.红军长征斗争的见证

B.太平天国的战斗檄文

C.北伐战争留下的标语

D.农村革命根据地遗迹

2、光绪帝颁布的变法诏令不包括(     

A.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B.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D.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3、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在党的哪次大会上?

A. —大

B. 二大

C. 三大

D. 七大

4、1876年,美国为纪念建国100周年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当时中国宁波海关税务司李圭(guī)作为中国工商业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这也是中国人首次参加世博会。他发现美国展品“约居十之八”,而中国“竞无一物于此”,李圭在参加了此次世博会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请你判断其思想代表(     

A.封建顽固势力

B.地主阶级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党人

5、以下是某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此人是

A.蒋道平

B.杨利伟

C.屠呦呦

D.翟志刚

6、义和团运动中出现了许多家喻户晓的顺口溜,如“七天不梳头,砍下洋人头;七天不洗脸,能把洋人赶;七天不裹脚,天下洋人杀尽了”。这些顺口溜反映了义和团(     

A.缺乏正确理论的指导

B.以农民为运动主力

C.把反帝作为主要目标

D.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7、人民币的发展经历了几次调整,其票面图案随着时代的变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1955年第二套人民币,其图案是第一架飞机,1962年第三套人民币,其中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一个时代标志成为1962年2角纸币的正面主景。它们共同反映了(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完成

B.中国改变了百年来落后局面

C.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8、“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10万匹”。以上材料说明洋务运动

A. 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使中国开始走上富强道路

C. 刺激了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和发展   D.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9、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材料中“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是

A.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B.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

10、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A.粉碎了国民党的重点进攻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1、1961年董必武写了一首怀念战友的诗:“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诗中“四十年前”的“会上”通过的决议不包括(   )

A.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 B.确定了党成立后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D.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12、《南京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位于最北边的是(  

A.广州

B.厦门

C.福州

D.上海

13、对照《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复习一遍课文的相关内容,抓重点会大大提高期末复习效率。如:1940年,“百团大战”“汪精卫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这年处于(     

A.20世纪40年代

B.18世纪40年代

C.前20世纪40年代

D.前18世纪40年代

14、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1945年8月,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哪座城市,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     

A.长春

B.重庆

C.沈阳

D.延安

15、元朝确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的是

A.节度使 B.枢密院 C.御史台 D.中书省

16、下列时间轴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历史,以下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①段出现“大跃进”等“左”的错误

B.②段主要任务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

C.③段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④段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关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清朝政治腐败

B. 清朝经济、军事技术落后

C. 清朝武器装备落后

D. 清朝无一将领率部抵抗

18、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通过改良实现了救亡图存

19、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

A.彻底结束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B.结束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C.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质的改变

D.促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艰难起步

20、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____》,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1895年,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____》,条约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22、______年爆发的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______年2月12日,在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迫下,宣统帝下诏退位,清朝260多年的统治结束。

23、阅读下边地图,请把字母所代表的的地名写在空格里。

(1)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A处是_______,英国侵占的中国领土B处是_______

(2)《马关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最远处C处是_______,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D处是_______

(3)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列强的侵略势力由_______深入到_______

24、___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_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5、中共中央的决定:认为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______、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26、中国近代史开始于______年;辛亥革命首义胜利是在______年。

27、_____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______根据地的开辟,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始。

28、____________年西藏和平解放;____________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9、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中国/清晨我放飞一群白鸽……”这首歌中的“生日”是指____月1日

30、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的力量是________

三、简答题(共3题,共 15分)

31、问答题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支持“三农”(列举两例即可)?这些措施对我国农业各产生怎样的影响?

3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面貌开始焕然一新。某班举行中国共产党革命史展览,请你完成活动。

(1)什么事件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什么事件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3)中共开创的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学开创了哪一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4)哪一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一会议在中共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结合产生第一次理论飞跃诞生了什么理论,中共哪一会议把这一理论写入党章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回顾中国共产党革命斗争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33、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重要影响?

四、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4、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步步入侵,中国人民选择向西方学习,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按照“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方针,办洋务以恪守传统制度为前提,其宗旨是维护和巩固清朝的专制统治。洋务所能办的,只是从西方引进一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不彻底的经济改革。因此,洋务运动时期的近代化运动仅局限在器物层面。洋务派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实际上注定了必然失败的命运。

——摘自左玉河《洋务运动、甲午战争与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顿挫》

材料二:甲午战争之后的几年,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很重要转折期,从这时开始,中国才比较正规地迈进到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进而引起了西方思想文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

——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材料三: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就是由传统专制统治政治形态向现代民主政治形态的转变。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将自由平等的观念、法制、原则和社会生活新风尚带入了中国社会,塑造一种迥异于封建社会普通大众对于政治事务无权、无力、无兴趣也无意识参与的全新政治形态。

——摘编自师泽生、林毅《辛亥革命的价值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洋务运动的目的;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西方思想文化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第一次大融合”指的是向西方学习的哪次政治探索?拉开这次政治探索序幕的事件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近代以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列举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呈现了怎样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