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初一上学期三检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面对《朝花夕拾》中有关篇目要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藤野先生》一文中,鲁迅讲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和经过。

B.《五猖会》指出强制的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C.《狗·猫·鼠》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动物的热爱。

D.在《二十四孝图》中,鲁迅先生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2、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hè) 倜(dǎng) 咒(zǔ) 人声鼎(fèi)

B.蓄(chǔ) 确(záo) 落(zháo) 为一谈(hùn)

C.收(liǎn) 清(chéng) 食(zhuó) 情不自(jìn)

D.粗(guǎng) 抖 (sǒu) 临(lì) 咄咄逼人(duō)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儒家代表著作,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B.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明代文学家。他的著作《聊斋志异》是一部白话小说集。

C.“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慈”是谦称,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D.古人常以“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代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和六十岁。

4、三打白骨精是《西游记》中具有神妙奇幻、紧张曲折的情节之一。白骨精先后三次依次变成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的?(  )

A.姑娘          老头儿       老婆婆

B.老头儿       姑娘          老婆婆

C.姑娘          老婆婆       老头儿

D.老婆婆       老头儿       姑娘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尊、赐教、久仰、高见、奉陪”都是古代常见的敬辞。

B.《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D.《天净沙·秋思》作者是元朝的马致远。作者勾勒了一幅深秋晚景图,真切表达 了漂泊天涯游子的孤寂愁思。其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6、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A.是否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是能否解决垃圾处理问题的保障。

B.在旅游旺季到来之际,我市通过并推广了“美丽乡村游”的休闲旅游政策。

C.牡丹江市积极实施“冰上运动计划”,大大提高了我市中小学生冰上运动的水平。

D.哈牡高铁开通后,从牡丹江到哈尔滨的时间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比原来减少三倍。

7、下列各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创造出一种温馨的意境。

B.“看到这幅画,我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崂山中,尽享大自然的恩赐。”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词是“仿佛”。

C.“令尊”、“惠存”、“贤侄”、“垂询”都是敬辞;“家父”、“拙见”、“鄙人”、“见教”都是谦辞。

D.“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这句话中的“自然”是个多义词,有不止一个义项,在这句话中,用的是“理所当然”的义项。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钟毓、钟会少有令誉①。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yáo)②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③见。毓面有汗,帝曰:“卿④面何以有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曰:“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注】①令誉:好的名声。②钟繇:三国时魏国相国。钟毓:魏国车骑将军。钟会:魏国大将军,后平蜀。③敕:皇帝召见。④卿:古时帝王对臣子的称呼。

1解释下列加点词。

相委而 _______   ⑵卿何以不 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    

A. 太丘舍    待君久不至,已   B. 下车引    魏文帝闻

C. 日中不至,是无信 对子骂父,是无礼   D. 人期行 儿女讲论文义

3翻译下列句子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⑵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4甲乙两文 都选自《世说新语》,且都是写儿童的聪颖机智,试用自己的话说说甲文中元方的聪颖机智主要体现在_______乙文主人公的聪明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默写填空。

(1)秋风萧瑟,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子罕》)

(4)_________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5)但只要有这点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一个纯粹的人……(毛泽东《纪念白求恩》)

(6)自古逢秋悲寂寥,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捡破烂儿的先生

于德北

①我叫他先生,虽然他只是一个捡破烂儿的。

②那一年,繁华的重庆路又大兴土木,这里将盖起一座、两座、三座,甚至四座非常豪华的商场,据说所卖物品皆为名牌,价格贵得惊人。

③是啊,这座城市有钱人越来越多,有几座这样的商场也在情理之中。

④我骑着自行车,从灰尘飞扬的工地穿过,准备去一家出版社送自己新写的文章。

⑤在重庆路与一家小街的交叉路口,一处深深的门洞下,一道奇异的风景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⑥一个两鬓斑白的老人,年纪在七十岁左右,靠在一辆架子车前,于一片喧嚣之中,静静地吃饭。他的饭很简单:地上一个罐头瓶子,里边是辣椒酱;罐头瓶子旁边是一个玻璃杯,杯中斟满白酒;左手一根葱,右手一个雪白的大馒头。

⑦我不禁停下脚步。

⑧老人吃饭不急不躁,喝一口白酒,吃一口大葱蘸酱,然后再咬一口馒头。

⑨见我站得时间长,老人冲我招招手,又指指地上的东西,意思是让我过去一起喝点儿,我摸摸口袋,里边还有点儿钱,就一头扎进旁边的副食店,买了一斤猪头肉。

⑩就这样,我和老人认识了。老人姓张,是电机厂的退休工人,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那年他七十一岁,退休整整八个年头了。他的而自己和女儿都有不错的工作和家庭,也很孝顺,可他谁家也不去,就一个人过,他退休之前,老伴儿就去世了。他把宽敞的房子让给儿女住,自己住一居室的小屋,过着清净的日子。

每天,他早早地出门,拉着架子车,报纸、书本、易拉罐、酒瓶子,只要能换钱的东西,他都捡都收。

废品收购站下班之前,他把捡到、收到的东西卖掉,然后拉着空车回家。这是他的生活,很有规律。

老人酒量很好,口才一般,面色红润,身体健朗。

我们正喝酒,来了一个四十岁左右的家庭妇女,她趿拉着拖鞋,手里拎着两个空瓶子。

女人问:“茅台酒瓶子咋收?”

“三十元,”老人回答。

女人把瓶子举到老人面前,絮絮叨叨地说:“这个瓶子的商标和瓶盖完好无损,应该多给点儿,”说完,还做出一副转身欲走的姿态。

“三十五元。”老人重新给了价。

女人悻悻地交出瓶子,数好钱,走了。

不待女人走远,老人突然从身旁摸起一块石头,猛地向瓶子砸去。只听“砰”的一声,转瞬之间,两个完好的瓶子被砸碎了。

女人惊愕地停下脚步,我也瞪大了眼睛。

“您,怎么砸啦?"我问。

“砸了,他们就造不了假酒了。”老人淡淡地回答。

我还想说些什么。老人却笑了,端起酒杯,爽朗地冲我说:“来,干!”

(选自《读者》2021年23期)

【1】围绕“捡破烂儿”的老人,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2】第⑩段所介绍的老人的相关情况,对于表现老人的品质有什么作用呢?

【3】“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写出。

【4】课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先生”与本文题目中的“先生”含义是否一样?请比较其异同。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最好的礼物

厉剑童

①早晨,我刚走到教室,班长就说好人好事登记本不见了。我一连问了好几次“谁干的”都没人承认。最后,我只好让那个人课间操时到我办公室去说明一下情况。

②课间操时候早已就到了,可迟迟没见有学生过来。我正想去教室,却怎么也没想到,这时牛小胖来了。他红着脸,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站在办公室门口。会是他吗?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③在我的印象中,他可是个老实孩子,虽然学习不怎么样,可从没给我惹过任何麻烦。不仅如此,他还多次主动做好事,好人好事登记本上几乎天天都有他的名字。要不是他,怎么会这个时候到我的办公室?难道他有别的事情?我且沉住气再说。

④牛小胖,你有什么事?我温和地说。

⑤老师,对不起……登记本是我……我拿的。他嗫嚅着,不敢看我。

⑥你拿的?我很诧异。说说,为什么?

⑦老师,我天天都上登记本,有几个同学取笑我,说我装好人,讨好老师。牛小胖说着,眼圈红了。老师我真的没这些想法,粉笔掉地上,我只是拾起来,真的没别的意思。老师,您一定要相信我。

⑧是这么回事。做了好事却遭取笑,这不是歪风邪气吗?我一定要好好教育教育,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荣辱。

⑨别急,老师相信你。我站起来,拍拍牛小胖的肩膀说,登记本在哪?

⑩在这。牛小胖说着,从口袋里掏出那本被揉搓得有些皱巴的本子。央求道,老师,千万不要告诉我妈妈行吗?妈妈下岗了,心情很不好,明天是她的生日。我不知道送什么礼物安慰她,我不想这时候惹她生气……说到这里,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现出一脸愁苦的神情。

好的,不要担心,回教室吧,好好学习。

谢谢老师。他一鞠躬,很开心地走了,看着他的背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

决不能让牛小胖这样做好事的学生有任何思想包袱。

在下午的主题班会上,学生围绕“做好事可耻吗”为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我看到,那几个嘲笑牛小胖的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牛小胖感激地看着我。

第二天是周末,一大早我就去了牛小胖家。牛小胖刚好出去了。

他一回来,看到我又惊又喜。可当看到他妈妈手里拿着那本好人好事登记本时,他的脸色倏地红了,局促地站着,眉头一皱,一丝不满从他脸上闪过。我知道此刻他心里想什么。

孩子,过来。牛小胖母亲满脸笑容地说。他犹豫着不肯上前。过来呀孩子。他这才不情愿地走过来。

妈妈,对不起,今天是您的生日,我没有什么礼物送您,还惹您生气。他说着,看着那本登记本,眼圈一红,大颗大颗的眼泪吧嗒吧嗒掉下来。

孩子,说啥呢?知道吗?你已经送我礼物了,而且是最好最珍贵的礼物。牛小胖妈妈微笑着说。

 什么?我没送什么礼物?牛小胖吃惊地说。

你看,礼物就在这里。牛小胖的妈妈指着手里的那个本子。牛小胖越发愕然了。

你做的那些好事,刚才老师都一条一条念给我听了。孩子,你做得很对,做人就要做好人……妈妈为有你这么懂事的孩子感到骄傲。牛小胖妈妈说着,轻轻抚摸着儿子的头,一脸的幸福。

牛小胖看看妈妈,又看着我,含着眼泪,不好意思地笑了。

从牛小胖家回来,我的心头仿佛有春风吹拂,舒服而惬意。我的脚步迈得很轻松很轻松。

(选自《2021中国年度微型小说》,有删节)

【1】通读全文,文中的妈妈认为“最好的礼物”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文中的牛小胖是一个怎样的同学?请概括作答。

【3】本文多处运用悬念,请举一例,分析悬念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中的作用。

【4】文末写到“我的心头仿佛有春风吹拂,舒服而惬意”。联系全文,理解“我”心头“舒服而惬意”的原因有哪些。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居家学习期间,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它在某个瞬间会触动你,潜移默化地影响你,让你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场景一

“同学们,上课了,请调整镜头——”老师们精心上好每一堂课……

场景二

“您好,您的外卖/快递到了,——”快递员冒着严寒,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场景三

“宝贝,喝了这杯牛奶,早点休息——”“网课认真听讲了吗?作业质量如何?”父母对孩子的爱无微不至……

……

…………

请以“那一刻,触动了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1)书写正确、规范、美观,不少于500字;(2)叙述清楚,要有真实情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